閩南網6月23日訊 灘涂三五行, 漸聞人語響。 仲夏也豐收, 只緣挖蟶忙。
昨清晨5點,石獅蚶江鎮水頭村海邊,海水還沒漲潮,30多個工人便全副武裝,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這些海蟶將被運往各大市場,最終落到厝邊的餐桌上
正是海蟶收獲的季節,婦女們戴著五顏六色的斗笠,在灘涂間彎腰前行,手里動作飛快,不一會兒,面前的籮筐,就裝滿了。
剛挖出來的蟶,灰頭土臉的,一點都不可愛,得舀些水澆一澆,俗稱“過潮”。待海水把蟶子洗凈了,它們才可以自由呼吸,偶爾吐出“舌頭”,調皮地把水噴到漁人臉上,涼涼的。
挖蟶,可是個技術活兒。把土挖開,蟶就會爬出來。可不能硬摳,否則會割破手指。
裝蟶,更要搶時效。要迅速冰凍、裝運,才能保證把最鮮美的海蟶,運到厝邊的餐桌上。
水頭村的海邊,有3000多畝蟶田,陳先生承包了其中的600多畝。他說,每年6月份,是海蟶最肥美的時節,所以這段時間,工人們每天早早就來了,挖到上午11點休息,最多時,1天能收獲上萬斤。
這些海蟶養了半年,現在開挖,一直可持續到年末。陳先生說,這個季節的海蟶個兒大肥美,味甜,不管是煮湯還是烤著吃,都是下酒的好料。(海都記者 田米 通訊員 蘇德輝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