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金海岸游玩后,就直奔農場采摘農作物和燒烤。在石獅旅游套餐組合中,該套組合可謂無縫對接了。”昨天,記者了解到,來自晉江、泉州、廈門的三個旅游團共計千余人,來到正源果蔬合作社開展農業生態游,場面著實熱鬧。
緣何一個小農場能有如此魅力,外地游客也慕名前來?正源果蔬合作社負責人龔飛程透露,這是一次農業從“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的轉型嘗試,慶幸的是轉型成功,效果尚可!
基礎:
“互聯網+”的科技農場
“要搞生態旅游農業,從本質上來說,得突破傳統的農業種植模式。”龔飛程開門見山地表示,乍看之下,該農場似乎與其他農場并無兩樣,但其中的科技含量并不低。
記者了解到,立體種植、無土栽培、物理除蟲等新型農業種植手段在農場隨處可見。在大棚里,兩個泡沫板傾斜立體擺放,泡沫板上被戳成一個個小孔,“用于安插植物根系”。在泡沫板內,設置安裝了一條管道,上面布滿了噴頭。龔飛程介紹,立體化種植,既可節約土地,又能節約水資源,一舉兩得。在無土栽培上,正源采用棕櫚渣取代土壤,最大化地減少了病蟲災害;“物理除蟲,則保障了我們的產品綠色有機,我們出產的產品隨時可以接受農藥殘留檢測。”他補充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正源采用互聯網主動對接農業種植,實現遠程操控灌溉噴水和智能個性水溫度和濕度調控。龔飛程認為:“科技農場是搭建生態旅游農場的基礎性工程,基于此,農場的可參觀性更強!”
轉型:
吃喝玩樂的旅游農場
“轉型為生態旅游農場是一種嘗試,我們所想的是將傳統農場向第三產業靠攏,以此獲取更高的收益。”龔飛程說,“轉型中,我找到了以旅游作為一個契合點。”雖說如此,但熟悉他的人向記者透露,“龔飛程骨子里有一個田園的夢想,根深蒂固。”
目前,城市生活呈現主流趨勢,尤其是沿海地區,很難見到農莊式的田園生活,但親近自然的田園生活對城里人是極具吸引力的。龔飛程告訴記者,這便是他旅游農場所嘗試要完成的使命,力圖給城里人找到可以棲息放松的自然場所。
記者了解到,目前正源果蔬合作社對外開放,主接學生和親子旅游團及自駕游團隊等。游客進入農場后,可自行采摘果蔬,然后自助燒烤,中間還伴有各種游戲項目,呈現吃喝玩樂一條龍旅游休閑模式。
龔飛程認為,“回歸農場,本身就是一場休閑旅游。”
趨勢:轉型帶來效益倍增
記者了解到,以傳統種植蘿卜為例,今年每畝的利潤在4000元左右。值得說明的是,由于收購價受市場影響,每年的利潤并不固定,還會上下波動,以去年為例,當年的每畝利潤在7000元左右。
那么走生態旅游農場路線,利潤又是怎樣呢?龔飛程透露,“每畝利潤超過5萬元。”
可以預見的是,關于旅游生態農場的轉型還在繼續,其發展空間仍巨大……龔飛程認為,每一次轉型都是一次有益的嘗試。(記者楊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