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4月29日訊 上周,石獅市紡織服裝商會組織150多位企業家、管理層前往利郎、特步總部進行考察學習,汲取標桿企業的優秀經驗。考察團一行參觀了利郎和特步核心生產車間、文化展館,并聆聽了利郎副總裁胡誠初關于創業創新、人才觀的分享,以及特步集團人力資源中心總監童莉芩關于“互聯網+”時代的人才管理的實操講解。據悉,這也是該商會“尚學堂”—目標績效精細化管理研修班的最后一期課程。
分享一:機遇是在埋怨中產生的
利郎如何從最初的作坊成長為如今的國際化上市公司?“利郎一路走來,并非一帆風順,在起伏當中,我們得出一條寶貴經驗: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守業,百年老店必須品牌經營。”利郎(中國)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總裁胡誠初對石獅企業家說,從產品定位的概念創新,實行人才推動的產品創新,十四年來獨一無二堅持符合產品風格的同一代言人,形成品牌知名度沉淀等等,利郎始終抓住時代節奏,緊握時機和方向,進行創新和變革。
胡誠初分享道,在“互聯網+”時代,企業必須以“敢、痛、快”的思想應對新時代新常態。敢:敢想敢做敢創新;痛:用別人的思維解決別人的問題;快:決策等等執行快,最重要的是思想轉變要快,繼續發揚“敢拼敢贏”的泉商基因,提高信心指數,以夢想決定出路和追求,實現自身的資本運作!面臨一個新的時代,企業該以什么樣的態度來對待?“利郎CEO王良星有一句經典的話:‘大家都認為不好的時候——就是機會到來的時候,機遇是在埋怨中產生的。’”胡誠初說,事實上,利郎一路走來都是這樣的,都是在大環境不好之下逼著自己去改革、去創新。在1998年利郎要重整旗鼓的時候,在什么競爭優勢都沒有的情況下,利郎大膽地進行了一系列的顛覆性創新。
如今,在傳統零售業不景氣的時候,胡誠初認為更需要創新。
首先,從經營模式上創新。胡誠初說,以前的連鎖經營采取的都是跑馬圈地式策略,整個鞋服行業都是如此,開了很多店面,但是效益卻上不去。現在,就應該從先前那種浮夸轉向腳踏實地,開一個店,做好一個店,做一個店,就要做成一個店。2014年,利郎關閉了300多個店,但業績卻還是在上升。這就是因為提升了單店的售罄率,提高了單店的銷售業績,也就使得整個業績都上升了。
其次,從產品上創新。利郎CEO王良星曾經說過“萬物歸根,商品為本”。現在所有的問題還是要回歸到產品上。胡誠初介紹說,為了讓商品更好,更接近消費者的需求,利郎引進了國際設計師團隊,然后又改變他們閉門造車的作風,讓他們深入到一線去了解市場、了解消費者的需求,設計出一系列適合消費者、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結果去年利郎的這些產品銷售就顯著提升了。
分享二:互聯網時代精益人才管理
談及企業的競爭力,兩家公司都把人才作為最關鍵的要素,并進行經驗分享。
“我們利郎把員工分層次管理,基層員工歸入人力資源范疇,高管總監則作為人力資本,由董事會親自進行招聘和考核,并采用股權激勵。”胡誠初還分享說,在用人觀上,利郎堅持有德有才破格使用,無才有德培養使用,有才無德監控使用,無才無德堅決不用,通過真心、耐心、用心、關心換人心。
在探索人才管理的解決方案上,特步自主研究的一套人才信息化培養和管理系統,實現企業從傳統模式到ERP、供應鏈和集團管控三位一體的管理精細化,從終端的渠道擴張到電商營銷領域的精耕突圍,從父子兵的家族經營,到職業經理人的現代化管理,最終實現80億的業績爆破。
與利郎側重闡述不同的是,特歩基于互聯網基礎的基層和各級員工的管理信息化,利用員工碎片化時間進行管理和提升。據了解,特步2011年自主研發投入人才管理和培養系統,“互聯網+”的人才管理,把人才培養和業務融合。“特步通過特定人才使用邏輯,在招聘人員時進行各項能力測評,因人配崗,能力差距匹配課程學習進行成長培養,分別以項目帶動和符合培訓需求的微課程開發,幫助員工職業規劃和學習補弱成長,邊工作邊學習邊考核邊評價邊調整,進入人才儲備池。”據童莉芩介紹,特步還通過執行APP教務和學習平臺、選修課,幫助員工學習計劃管理,通過業績和崗位勝任能力及內在主動學習能力的數據分析,客觀地進行人才選拔方式和科學判斷。
另一個讓學員印象深刻的是,特步實施戰略目標,讓員工更了解公司的目標,參與目標的實現,實現人才批量復制和異地低成本管理。同時,借此了解人才發展軌跡,幫助挖掘人才潛力。“可以說從踏入特步的第一天起,就有一套量身定制的成才之道等著你,差別只在于自己愿不愿意!”童莉芩說。
“非常理念,非常智慧,兩家企業的人才管理解決方案,讓石獅企業家深刻感受到,‘互聯網+’的很多理念其實傳統產業界早已把它在各個領域應用得風生水起。’”考察團學員、斯舒郎(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蔡紹良如是說。(海都記者 陳金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