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朋友圈被一篇《凌晨三點不回家:成年的世界是你想不到的心酸》刷屏。極富感情的語言讓人們看到,加班正日益成為職場年輕人不得不面對的生活狀態,視頻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和共鳴。
今年3月,全國總工會開展的第八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顯示,31.3%的職工每周工作時間在41~48小時,每周工作時間在48小時以上的職工占比21.6%,沒有享受帶薪年假、加班加點沒有補償的占35.1%。這些枯燥的數字就是加班文化的生動注釋。
自從傳說中的科比說出:“你見過凌晨四點的紐約嗎?我見過。”不分晝夜拼命奮斗便成了成功和財富的潛臺詞。“每一個拼命奮斗的人都值得被肯定”日漸成為不少人的奮斗格言,“凌晨某點”也屢屢成為爆款雞湯體的標配。夢想與現實的焦慮在這種似是而非的販賣中不斷放大,為了理想不顧一切,恣意透支自己的體力、健康和睡眠。
而調皮的小編輯加了一句:“別矯情,凌晨3點的迪你也蹦過吧。”也道出另一番生活真相:許多年輕人認為青春無敵,自恃年富力強,熬夜追劇、打游戲、玩手機、吃夜宵……各種刺激的夜生活讓本該睡覺的凌晨3點不知不覺地來臨,晨昏顛倒的生活也讓健康危險悄無聲息地逼近。
追逐夢想,努力奮斗沒有錯,但不應該付出健康、家庭乃至生命的代價,生活不易,但也要張弛有度,經歷風雨才能見到彩虹,畢竟健康是1,其他是0,倘若夜夜都加班到凌晨三點,天長日久恐怕難以見到翌日的陽光了。當然,企業要遵守法規,尊重勞動者權益,摒棄短視、功利的加班文化。年輕人自身也要平衡心態,合理安排工作休息,如此才能一步一個腳印向夢想靠攏。(斯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