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楊振寧和姚期智兩位學者放棄外籍院士“轉正”為中科院院士的消息引來熱議,這本是我國院士制度的難得突破,影響深遠,可喜可賀,但總免不了有異議鉆出來扯拉眼球,“老了想在祖國養老了”一說就最具殺傷力。
楊振寧當年沒有像錢學森、鄧稼先那樣“突破重重阻撓回歸祖國并為祖國強大而鞠躬盡瘁”,常有人拿來在網上長篇累牘地說事,錢鄧等人固然可佩可敬,但楊振寧并不可恥,論者以非黑即白的革命思想衡量科學精神,狹隘不足取。當時楊振寧等所經歷的復雜國際形勢和心路歷程,今人很難體驗,妄下簡單粗暴的結論,乃是對歷史的輕率和不尊重。楊振寧所從事的是基礎研究領域,與當時我國的國力國情相比,美國提供的條件顯然更為適宜。如今,他回國定居已經20多年,除了結婚一事“冒犯”了不少人的“道德觀”外,他為國內引進一批大家,親自在清華講課,建立清華高等研究院等等,無不是在用實實在在的行動促進中國的教育和科研事業,遑論他在歸國前為促進中美科技合作之間所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