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迷茫,就是想要的太多,肯做得卻太少;向往遠方,卻總是奢望在起點就能一眼看出哪條是最正確和快捷的路,擔心選錯而踟躕不前。
記得高一時候,我在選文科還是選理科的問題面前非常糾結,那時雖理科也不太差,但文科成績相對好一些。然而,我曾一直以理科為傲,當數學課代表、物理課代表、化學課代表,從未想過會轉而學文。
怎么辦呢?我想了很久,給自己定下一個辦法:下學期,我全力以赴學習數理化生,如果還不能有比較大的改善,那么,選文科去。接下來三個多月,我幾乎拿出了每天90%的時間學習理科,可最后還是拿到自己只有60多分的物理卷子。那天晚上,我呆坐在教室里,淚水奪眶而出。
我哭,不是后悔白白浪費了一整個學期在高考并不會給我加分的科目上,只是遺憾要與自己過去的想法告別。我用一學期的努力,終于證明了自己不行。
隨后,在很多人不解的目光里,因著那一學期“錯位”的付出,我堅定地選擇了文科,高考后,進入了若選理科我幾乎不可能考上的大學。現在,每天與心愛的文字打交道,看世事滄桑人生百態,感覺自己也在參與著這個時代,這種狀態,挺好。
萬一努力用錯了方向怎么辦?沒有一點努力會白白浪費,哪怕只是證明自己在某一方面不行,也會幫你在找到正確的方向上邁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