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產業--前景光明的潛力股
除了裝備、賽事、旅游,跑步在互聯網、培訓等其它領域同樣潛力無限。拿跑步+互聯網而言,隨著跑步在人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跑步應用也隨之出現并迅速發展壯大。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市面上同時存在著近150款跑步相關軟件。跑步應用通過提供工具服務或社交服務,聚集了龐大的跑步愛好者,它們憑借積累的用戶,通過組織各種線上線下活動和比賽,不斷創造著更多的經濟價值。
至于跑步培訓,在王大衛看來更是前景廣闊,“目前田協正在組織馬拉松賽事運動培訓班,可以說是人員爆滿。我們的這些培訓班收費都很低,社會上還有很多跑步賽事方面的培訓班,收費很高卻依舊供不應求。這說明在培訓這一塊,路跑產業還大有可為。”除了大規模的培訓班,針對個人的跑步培訓機構和跑步私教也越來越為大家所熟知。隨著人們觀念的改變,跑步不再是一項有腿就能跑的運動,除了武裝好,如何健康跑?日益成為跑友更加重視的問題,由此衍生的跑步培訓機構甚至跑步私教也成為跑步人群愿意花費重金的地方。
縱向對比,路跑產業近兩年在中國已走上了快車道,并以令人艷羨的速度極速前進。但與歐美發達國家橫向比較,在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面前,目前的跑步人群和跑步賽事還遠遠不夠。“雖然賽事數量連年翻番,但我們每場馬拉松比賽的名額都能很快搶光,這說明當前跑步賽事的火爆絕非‘虛火’。”王大衛說。
根據中國田協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全國馬拉松及各類路跑賽事將超過800場,參賽人數將超過1000萬人次。從目前的發展勢頭和發達國家路跑賽事的發展軌跡看,這一目標極有希望提前實現。面對如此龐大并依舊急速增長的人群和賽事,路跑產業龐大的經濟前景已躍然紙上。
“路跑熱潮在歐美國家興起于上世紀80年代,到現在依舊熱度不減。他們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作為一項良性的運動,我相信跑步在中國必將有著更廣闊的未來。”王大衛總結到。(記者 李旭 吳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