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分享冰箱”的困境不必氣餒
徐冰
據報道,被廣泛關注的上海“分享冰箱”,最近遇到了麻煩:某便利店本來有三家門店開設了“分享冰箱”,其中兩家因為“占道堆物”,在道路檢查時被告知不能擺在門外選擇“撤柜”。記者調查還發現,“一人多拿”現象仍較為普遍,有的人甚至拿著塑料袋來裝食物。另外,由于有的門店是定時發放食物,往往造成短時間內大量人群聚集排隊,存在潛在的安全問題。
“分享冰箱”在今年9月底由上海西康路的一家飯店首先引入,其目的是幫助他人,同時也避免食物浪費。因其概念新穎,更因為契合了當今健康的社會發展理念,“分享冰箱”甫一出現就廣為關注,許多商家和居民社區也主動跟進。
公眾對于有益于社會進步的新事物滿懷熱情,當然值得贊賞。但是新事物要想在社會中扎根并持續推進,光有熱情顯然是不夠的。坦率地說,“分享冰箱”所遭遇的上述問題,與其說是一種發展困境,不如說可能是因想得太簡單而導致的顧此失彼。
例如涉及“占道堆物”不得不“撤柜”,市容管理條例對某些行為的確是明文禁止的,因此在跟進“分享冰箱”這類新事物的時候,對那些不難預想到的情況有所考慮、做出相應手續上的準備,并不是一個過分的要求。熱情和愛心,不是違規的理由。
再如“一人多拿”問題。這種行為很容易引起“素質論”的哀嘆。可是就算不是毫無道理,僅僅哀嘆“素質論”絲毫于事無補。這是社會的現狀,任何一個理智的成年人都不必對此莫名驚詫。“分享冰箱”剛引入的時候,“一人多拿”現象就已出現,假如無法持續改進,這種現象不會有多大改觀。對此,“分享冰箱”的熱心人士應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社會并不完美。以此為前提,看待同一件事情就會有不同的心態。
首先不要輕易灰心。“分享冰箱”絕對是一個有益于社會進步的好事物,它面臨的真正挑戰往往是你究竟有多大決心將其做下去。量力而行、持之以恒,肯定比短暫的熱心沖動會取得更大的成果。
其次,還是應該盡量想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以使“分享冰箱”更具可操作性、可持續性。為了避免“一人多拿”,有的門店在發放食物時設專人值守。這雖然效果明顯,卻也占用了人力,無形中加大了店鋪的成本。可否與社區、志愿者團隊加強合作,分散成本、共擔風險?至于“占道堆物”煩惱,從相關報道看,市容管理部門也并未完全堵死,辦理相關證照之后,“分享冰箱”依然有可能繼續分享。
當然,城市管理部門也應主動行動,為“分享冰箱”排憂解難。
總之,發展中的問題,還是要在發展中解決。看上去是套話,卻是現實社會的應對之道。對“分享冰箱”目前面臨的問題,不必過分氣餒失望。一個可資借鑒的積極例子是,開始人們胡亂停放互聯網單車,經過輿論呼吁之后,我感覺現在停放秩序就好了很多。這樣一點一滴的改觀,不僅是素質的提升,同時也是新事物可持續推進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