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特權思維得不到遏止,它有可能擴大為對法規的漠視與“無意識的曲解”,進而踩在法規的底線上獲取私利。例如,有落馬官員曾“抱怨”說自己受賄時不清楚禮品的真偽,甚至稱自己收到的只是不值錢的贗品。這當然是一種較為極端的表現,相信大多數受賄官員只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給外界造成一種“我不知情”的假象。事實上,反腐部門在實踐中對雅賄禮品的價值評估是嚴格以事實為依據的。是不是贗品,不會由涉事官員說了算,而是由收受禮品的本來價值決定。
在全面落實官員財產申報制度之前,外界對官員財產流動情況無法詳知,但有一點是明確的,《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規定,不準官員接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禮品,如無法拒絕,應當一律登記、交公,違者將受到紀律處分。說到底,有雅癖的官員還是應遵紀守法,不要存在僥幸心理,在破除特權思維后將個人興趣從公務中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