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柏林3月11日電 (郭泰 彭大偉)隨著德國新政府部長名單全部出爐,該國耗時近半年的馬拉松式組閣終于落下帷幕。回看戲劇性情節迭出的組閣歷程,自難民危機以來如影隨形的民意分化和政黨爭拗是繞不開的主線。
2017年月9月24日,德國聯邦議會選舉結果揭曉后,時任社民黨主席舒爾茨第一時間宣布,社民黨將扮演新一屆議會的最大反對黨。此番表態排除了繼續復制上屆政府“大聯合”模式,即續與聯盟黨組閣的可能性。
無奈之下,聯盟黨(基民盟和基社盟)遂與自民黨、綠黨開啟試探性談判,試圖組建“牙買加模式”(三黨代表色同牙買加國旗)執政聯盟。同年11月,因各黨在難民、氣候等議題上始終難以達成一致,談判在摸底階段便宣告破裂。
圖為德國總理默克爾。中新社記者 彭大偉 攝
此后,德國朝野各界將目光投向社民黨,總統施泰因邁爾更是親自出面斡旋,呼吁各方在關鍵時刻承擔起責任。組閣形勢此后峰回路轉。
隨后,聯盟黨和社民黨相繼完成了試探性談判和聯合執政談判。3月9日,德國社民黨正式公布部長名單,補齊了新任內閣成員的“最后一塊拼圖”。
作為德國在二戰后最為漫長的一輪組閣,黨內斗爭和黨際爭拗成為拖累組閣的重要因素。在社民黨這邊,該黨黨內從本黨長遠利益出發,對未來是否應當繼續參與默克爾領導下的大聯盟政府產生了嚴重分歧,同時圍繞部長人選的人事紛爭又進一步加劇了局面的混亂。在默克爾這邊,其既要應付基民盟黨內“推陳出新”的訴求,同時還要彌合同姊妹黨基社盟之間的分歧。
與此同時,在大選結果出爐后,參與試探性談判的各黨為了守住支持率,都不愿意在關鍵議題作出讓步。其中,自民黨和綠黨在氣候保護等方面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自民黨主席林德納最終單方面宣布談判破裂,終結了“牙買加”模式談判。
針對德國組閣中出現的情況,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向中新社記者分析認為,德國近年來出現了包括民粹主義上升在內的新情況、新變化,而德國政黨體制對此的反應相對較慢,存在一定的滯后性。
此間分析人士指出,從歐盟和全球范圍來看,德國新政府遲遲未能組建束縛住了德國的手腳,不僅讓德國民眾逐漸對主流政黨失去了耐心,也讓德國在國際上錯失不少機遇。相反,馬克龍領導下的法國在歐洲和國際舞臺則極為活躍,在歐盟改革等關鍵議題上大有蓋過德國的勢頭。而法國在改善與美國的伙伴關系方面也比德國先行一步。
德國新一屆政府在本月內預計即可組建完畢,而擺在其面前的尚有若干重大考驗。
其中,新任外長馬斯的任務不可謂不艱巨。崔洪建認為,馬斯上任后首先要解決外交上的遺留問題:“當前德國外交最重要的就是補上‘歷史的欠賬’,著力解決上一屆政府的遺留問題和在組閣期間產生的新問題,比如應對來自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方面的壓力。”
而對于德國政治辯論中的主導性議題——難民問題,即將就職內政部長的澤霍費爾預計將秉持其任巴伐利亞州長時的強硬作風,推動改革。據德媒報道,澤霍費爾正在醞釀出臺一套更為嚴厲的難民管理法規。今后,德國在處理難民事務時將擁有“更快的難民資格審核和更加堅決的遣返執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