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家住在永安市標旁,燈光球場離家不遠,每逢節假日,市里常舉辦籃球賽,我總會走路到燈光球場看球賽……”11月2日,今年66歲的永安市民寧銳對永安城50多年前的籃球賽記憶猶新。
寧銳是永安工人文化宮的退休干部。
歲月悠悠,往事如煙。上世紀60年代,沒有電視機、沒有手機,體育鍛煉是永安人最熱衷的一種時尚生活方式。每場籃球賽都成為永安人茶余飯后熱議的話題。
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永安市城區美食街口(文廟附近),曾設有露天的燈光籃球場,場館由永安體委的一位省隊退役的張教練負責。張教練身高2米多,清瘦。他走在永安街上特別顯眼,鶴立雞群。燈光球場設三面階梯式的看臺,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每逢球賽萬人空巷,人聲鼎沸,看臺上擠得密不透風。一個賽事下來幾乎場場爆滿,尤其是半決賽那幾場,不惜增加燈泡的個數和瓦數,整個球場亮如白晝。
籃球場附近的墻頭上、樹叉上和周邊樓的陽臺上,甚至屋頂,只要能容身立足,球迷都像猢猻一樣攀附著觀看,也如同印度滿載的火車,見縫插針。市民老劉回憶,有的為了看籃球賽,搬著梯子到球場,站在梯子上觀看。
那時,永安的籃球強隊有駐永6794部隊,有鐵路機務段,有探礦廠,水泥廠,機械廠,三明第二醫院等。各個單位廣招球員,有的是前“八一”隊,有的是省隊退役的。個個人高馬大,球藝了得。決賽那天,天未黑,就座無虛席,待到雙方入場熱身跑籃,全場觀眾喧喧哴哴,嘈雜萬分。只聽得主裁判一聲哨響,剎那間全場靜寂無聲,仿佛空氣凝固一般。只聽到“嘭、嘭”的運球聲,待到首開得分,呼聲即刻爆棚。記得當時的廖裁判與魏裁判像上緊了的發條,鉚足了勁,兩只眼睜得像銅鈴,白色的時髦的、國際流行的長統襪套到膝蓋。裁判像兔子一樣在巨人叢中穿梭。“嗶嗶……”凄厲的哨聲讓比賽嘎然而止,表情與手勢絕對嚴厲,此時兇悍的球員就像一群馴服的綿羊。
兩位裁判在當地極有面子,擁有不少粉絲,平時到菜市場,賣肉、賣菜的球迷都對他們送上崇拜的眼神。小城擁有海量的球迷,都有自己喜歡的球隊與球星,乃至永安街頭巷尾津津樂道。每逢“大賽”兩隊旗鼓相當,比分交錯上升到白熱化之際,全場緊張屏息,忽又發出雷鳴般的聲浪,真個是如癡如狂,達到平民體育運動娛樂的最高境界。
籃球為媒。在永安燈光籃球場,青海省籃球隊、邵武籃球隊等球隊都和永安籃球隊進行過精彩的籃球友誼賽。有一年,永安籃球熱甚至驚動了省體委,省里派出省二隊前來“彈壓”??删驮诮咏嵖竦那蛎詡兊膮群奥曋?,永安聯隊力挫省二隊,打得他們落花流水,灰頭土臉。省男籃勃然大怒,結束了全國賽立馬前來較量。令省上球員驚訝的是永安人打籃球水平之高,尤其是球迷之瘋狂和熱情似火。(林漢基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