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考歷史考試最大的變化是形式改為閉卷考試,同時,試卷結(jié)構分值有所變動。這是泉州現(xiàn)代中學初三歷史備課組長傅瑋珺和北師大泉州附中歷史教研組長許文武分析中考歷史考試的看法。
注意做到史論結(jié)合
傅瑋珺老師介紹,中考歷史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60分鐘。知識內(nèi)容比例方面,中國歷史約占65%,世界歷史約占35%,考點與去年一樣沒有變動。題型結(jié)構方面,單項選擇題共30題為60分,主觀題方面含辨析題一題共6分,材料解析題兩題共24分,論述題由去年的8分增加至10分。選擇題所考查的內(nèi)容基本屬于識記層次,理解層次和運用層次可用于考查任何題型。
復習要落實基礎知識,構建知識體系。掌握歷史事件的基本要素,如時間、地點、人物、概況、結(jié)果或影響,尤其是高頻考點的相關知識要熟練掌握。同時要構建知識網(wǎng)絡,歷史知識是一個整體,注意中國史與世界史的橫向比較,也要注意歷史事件各知識點之間的縱向聯(lián)系。根據(jù)自身認識事物的特點,將書本由厚變薄,運用時再由薄變厚,形成知識網(wǎng)絡體系。要加強中考題型訓練,掌握答題技巧。從去年的試卷可以看出,除了考查基礎知識以外,更重視考查學生學習本學科的基本技能。
應該多加強中考題型的訓練,尤其是材料解析題和材料論述題。在精練的過程中,培養(yǎng)自己能從圖片或文字材料等從未學過的歷史資料中發(fā)現(xiàn)、獲取和整理有效信息,并由此形成相應的能力。注重基礎知識的遷移,初步掌握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方法。在練習過程中,要審清題型和要求、審關鍵詞、審時空范圍、材料出處等,培養(yǎng)良好的答題習慣。由于論述題是去年中考才加入的新題型,對學生的要求較高,有一定難度,就要求學生重點訓練答題方法,要認真閱讀材料,圍繞材料提取中心觀點,注意做到史論結(jié)合。要掌握必考知識點,例如世紀年代的換算等,還應關注時政熱點、周年紀念等相關知識的整合。
專題專練提高解題能力
許文武老師建議,歷史總的復習策略是:落實基礎、強化訓練、專題專練、題型解析、關注熱點。要加強訓練,夯實基礎,梳理線索、考點記憶、讀懂史料、講練結(jié)合,讓學生掌握基礎、抓住重點。要精選習題,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挑選編寫習題。抓專題專練,做好專題構建,通過不斷的總結(jié)歸納,讓學生提升知識體系構建和綜合素質(zhì)提升。抓題型解析,掌握解題規(guī)律,明確解題方法,提高解題能力。選擇題,答題抓關鍵詞,注意題干和題肢的關系,注意限定項。辨析題,理清題意,準確判斷,即確認主題、先辨后析、雙向答題、雙理證題。材料解析題,各類歷史材料解析題的解答,總體上可分為三個步驟:一是讀懂材料明確主題;二是找準關鍵;三是規(guī)范答題。材料論述題,觀點要用肯定陳述句,簡明扼要;論述部分要緊扣觀點,論從史出,史論結(jié)合,條理清楚,邏輯性強;突顯“歷史味”,觀點和論述要有正確的價值取向。
目前復習已進入第三輪,要全面演練,教授方法,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整合能力,熟悉中考題型,全面演練知識、技巧、方法,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解題能力。要以新課標為核心,以課為本、夯實基礎,突出重點、攻克難點,結(jié)合時政、歸納技巧、重在落實,切實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要讓學生死記硬背,要融會貫通,活用知識,以更好地應對新形勢下的新課程歷史中考。(記者曾聰虹陳士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