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糾紛如何起訴?正常情況是,原告必須到案件管轄地的法院去立案起訴,案件的審理、判決以及最后的執行,當事人都必須多次往返案件管轄法院。
對于這種異地糾紛,很多當事人基本上是能調解盡量調解,能不打官司最好不打官司,“‘兩地跑’‘多次跑’跑不起,折騰!”今年1月12日,本著讓“法官多服務,群眾少辛苦”的理念,在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統一部署下,永春法院開通了涵蓋訴前、立案、審判、執行全流程的“跨域·連鎖·直通”式訴訟服務平臺,讓群眾享受到了從“兩地跑”“多次跑”到“一條龍”“一站式”全流程標準化訴訟服務。
截至8月20日,永春法院共通過服務平臺立案609件,其中完成外地法院管轄案件的立案61件,接收外地法院移送案件143件,本院各基層法庭間立案405件。該院石鼓法庭被泉州中院確定為該訴訟服務山區法庭示范點。
異地案件的跨域訴訟服務
“得益于‘跨域·連鎖·直通’式訴訟服務,自己只要在家門口就可以起訴對方,非常方便。”日前,說起年初的一起異地案件訴訟過程,家住永春縣城的劉某興還是激動萬分。
1999年,劉某興拿了3700元借給安溪的吳某。可過了十幾年,對方至今分文未還。雖然曾經考慮過起訴吳某,但因為其家在安溪,需要頻繁地兩地跑,十分不便。再加上自己不了解法律規定、不熟悉案件審判流程,以及訴訟程序環節多等問題,起訴的事情便一拖再拖。
“像劉某興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永春縣法院院長陳水深介紹,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員往來流動頻繁,異地糾紛較多,當事人參與訴訟要多次到法院“一站一站跑”,很多當事人都害怕打異地官司,“由于法院訴訟服務的區域性等原因,有的群眾跑累了腿,還‘摸不清門、辦不成事’,費神費時又費力”。
今年1月份,為了減輕群眾訴累,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全國首創搭建“跨域·連鎖·直通”式訴訟服務平臺。聽說這一平臺建設后,劉某興帶齊了相關材料,在縣法院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寫下了民事起訴狀,立了案。
“除了庭審到安溪縣法院外,后續的執行申請直至執行款領取等所有訴訟程序,他無須跑到幾十公里外的安溪,全部在永春縣法院完成。” 永春法院立案庭負責人劉文寶說。“此前這類案子,劉先生從開始起訴到案子最后執行,可能得在永春、安溪兩頭跑十多次。”
陳水深介紹,如今,在整個泉州地區,不管是哪里人,不管案件屬于哪個法院管轄,只要當事人邁進任何一個法院、任何一個法庭,其參與訴訟的需求均可得到一站式解決。
“一加一減”彰顯司法為民
9月15日,在永春法院訴訟服務中心,來自永春縣五里街鎮的陳先生因一起經濟糾紛案件,擬起訴石獅的蔡某某。
在立案臺前,工作人員林曉言在了解相關情況并收集訴訟、證據材料后,立刻通過泉州市法院系統“跨域·連鎖·直通”微信平臺與石獅法院的立案法官聯系。之后,林曉言掃描材料副本,通過法院內網系統傳遞到石獅法院,將相關卷宗收集準備快遞下去。
“好了,已經完成立案,具體什么時候調解或者開庭再另行通知。”十幾分鐘后,林曉言對陳先生說。 “原本一直擔心要跑到100多公里的石獅去折騰立案,沒想到現在竟如此方便。”陳先生感慨地說。
“正常情況下,一個案件立案只需10分鐘左右,但開通‘跨域·連鎖·直通’后,每個案件包括與異地法官溝通、副本掃描及材料送達等,要增加近20分鐘的工作量。”永春法院立案庭副庭長劉文寶說。
除了立案法官增加工作量外,整個司法成本也在跟著增加:增設立案窗口,增添電腦、掃描儀、攝錄、同步傳輸等設備,加裝相應的司法信息化管理軟件等。
但與法官的“加”相對應的是群眾的“減”——據測算,截至8月20日,永春法院通過該平臺為當事人節省訴訟成本77345.1元,節省時間420.5天,減少行程24136.6公里,當事人人均節省訴訟成本127元,節省時間0.7天,減少行程39.6公里,有效減輕了群眾訴累,解決了群眾參加訴訟來回跑、多次跑的難題。
不僅如此,得益于該平臺的開通,永春法院的審判質效得到“提檔”:2015年1月至8月,該院5個基層法庭的“法定(正常)審限內結案率”等3項指標為100%,“立案變更率”均為0,“一審服判息訴率”均為97.2%以上,各審判質效重點指標向好。
探索更多 “互聯網﹢”訴訟服務
創設訴訟服務二維碼,將訴訟流程、提交材料、訴訟風險等納入其中,方便相關人員查詢;創設立案調解微信公眾號,接受群眾法律咨詢、預約立案;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多渠道公布“老賴榜”;在淘寶開通司法網絡拍賣……
“今年以來,以‘跨域·連鎖·直通’式訴訟服務平臺開通為契機,永春法院在工作中全面‘觸網’,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先進手段,進一步提升服務群眾的水平。”陳水深說。
針對“跨域·連鎖·直通”訴訟服務平臺運行中遇到的情況,永春法院著力推動O2O模式,把線上跟線下有機結合,打牢“補丁”,將任務進一步分解到庭室和個人,把該項工作拓展到審判、執行、信訪化解、司法救助、審判監督等各個環節,并從簡單的異地立案這一“單一模式”到“互聯網﹢”訴訟服務的“多元立體”轉變,變便民服務從“立案為主”到“貫穿全程”。
與此同時,該院干警還充分利用“桃源法苑微信群”,自設“審判業務課”,即時交流審判工作經驗,有效提升司法能力。今年1月至8月,該院共審執結案件4648件,同比增長15.85%,“法定(正常)審限內結案率”“一審判決改判、發回重審率”“生效裁判服判息訴率”等均位列泉州市基層法院前列……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1月至8月,立案調解微信公眾號共接受群眾法律咨詢139人次,預約立案80多件,成功調解30多起;網站、微信公眾號累計發布失信被執行人2047人,促使100余人自動履行;1月至8月,網絡拍賣44件,網拍率100%,成交40件,成交額1210.9萬元,實現零違法違紀、零投訴。
“以‘跨域·連鎖·直通’式訴訟服務平臺建設為抓手,永春法院將充分利用‘互聯網﹢’訴訟服務手段,融合‘互聯網+訴訟服務’,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深化推進平臺建設。”陳水深說,下一步,永春法院將從“面對面”到“鍵對鍵”,努力實現訴訟服務升級換代,為群眾提供更優質高效的家門口一站式訴訟服務。(施由森 蘇福彬 吳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