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山巒疊翠,風景秀麗,山頂的風車隨風轉動;近處水清岸綠、魚翔淺底,農家小院與小橋流水相映成景。從環境良好,到文旅產業興起、基礎設施完善,再到生態宜居、生活美好,泉州永春外山鄉現在正熱氣蓬勃,成為發展的一方熱土。
近年來,外山鄉深入踐行省委“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和縣委“全面提振精氣神 奮勇爭先展新貌”行動部署,立足于自身資源稟賦,錨定綠色發展目標,找準賽道,乘勢而上,精準發力,走出了一條綠色生態賦能高質量發展的新路。
深耕特色賽道 強鏈延鏈補鏈 做大做強文旅產業
“綠色是美麗中國最鮮明底色,也是外山發展最鮮明、最有潛力、最牢靠的底色。現在綠色生態、康養文旅已成了我們外山的新‘名片’。”外山鄉黨委書記潘茂林說,有了綠色生態的賦能,外山鄉正找準高質量發展賽道,全力加快構建以“康養+農文旅”為核心的高質量產業發展體系,打造文旅康養新名片。
外山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外山鄉供圖
11月21日,在草洋村山坳處,只見眼前豪廷康養項目建設一片開闊,7棟多層合院式康養用房正沿著溪岸兩旁,呈環狀布局拔地而起,甚是壯觀。眾多工人正忙著進行外立面裝修。“目前已完成擋墻施工2處,1-7#樓進行樓坡屋面及外墻裝修,8號樓選址土方開挖回填。” 該項目總監黃少彬說。
作為今年泉州市級重點項目,豪廷康養項目計劃總投資3億元,其中一期項目投資1.5億元,2023年計劃投資6000萬元。在外山鄉的全力支持調度下,目前一期項目全速推進,已完成主體建設投資5450萬元,占年度計劃90.8%,并已提前開建新年度的預期配套項目。
來到山腳處的外山漂流項目,工人們正在修繕提升漂流河道,溪岸旁的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房車露營地、休閑廣場已經建設完畢,行走在項目現場,綠樹郁郁蔥蔥,桂花香飄散在風里。
外山漂流項目位于外山鄉墘溪村,計劃總投資2000萬元,目前已完成游客服務中心、漂流河道、碼頭等建設,并配置漂流橡皮艇100艘,現轉入項目推介策劃、與周邊項目串聯運營商洽等階段。
“我們立足于大力發展文旅康養產業,堅持文旅產業‘龍頭帶動、配套支持、集聚發展’,全力服務保障豪廷康養、外山漂流項目這兩個產業龍頭,凝心聚力,不斷強鏈延鏈補鏈。” 外山鄉鄉長黃建清說。
在龍頭文旅康養項目的帶動下,今年來,外山鄉5個縣級重點項目年度計劃總投資1.3億元,1-10月已實現投資1.207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91.93%,其中2個項目100%完成,其余3個項目均完成年度計劃的85%以上。
完善基礎設施 激發發展動能 鄉村振興提速增效
初冬時節,行走于草洋村通村山路上,拓寬后沿山向上的6.5公里公路寬闊通暢,路邊各種安全防護設置醒目亮眼,沿路的路燈一到傍晚全部亮堂起來。“我們做夢也不敢想能擁有如此康養大道,猶如國道一般。”草洋村村支書黃文場說。
據了解,近三年,外山鄉先后投入了5000多萬元,對全鄉四個村的通村公路進行全力提升改造,實現了全鄉村村通6.5米標準雙車道的標準。今年來,外山鄉又投入了400萬元實施2個養護專項項目、2個生命防護工程和1個水毀修復項目。
外山鄉墘溪村河長制主題公園 外山鄉供圖
冬日暖陽下,在墘溪村河長制主題公園,湛藍的天空與碧綠的河水交相輝映,兩岸綠樹成蔭,漫步其中,各種融入水元素的主題標語、展板映入眼簾。寬闊的廣場,綠蔭的草地,已成為村民飯后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在不遠處,投資650萬元改擴建鎮區污水處理設施和新建尾墘污水處理設施正加緊施工中,預計年底就可全部完工。
“墘溪村先后建設了風雨長廊、紫竺橋、景區白改黑道路等一些基礎設施項目,今年來又提升了水美鄉村、‘黨建+’鄰里中心等一些服務功能項目。”外山鄉墘溪村黨支部書記陳燕麗說,基礎設施的完善,讓以前藏在深山無人知曉的墘溪村,現在已逐漸成為生態旅游熱點村。
臨近的福溪村也先后投資上百萬元完成了東溪綜合整治、東溪橋新建等基礎建設,打造水清岸綠的優美水生態。今年來,該村還依托老人活動中心,每月至少安排2次愛心免費午餐,為全村100多位留守老人提供共享美味、共話家常的鄰里守望平臺。
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僅讓該鄉廣大老百姓享受到了便捷、高效、舒心的服務,大大提升了幸福指數,而且也激發了文旅經濟發展的動能。“下階段,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動外山形成‘一核兩區’即打造鎮區全域康養旅游核心集散中心和高山康養度假區、外山溪漂流區的旅游格局,讓云河谷、大風車露營基地、云上桃花源等景點串點成線,打造兩天一夜的康養旅游新圣地。”黃建清說。
以農促旅 以旅興農 農文旅融合提速增效
進入11月中旬,又迎來了一年一季的永春蘆柑成熟季。位于云峰村天竺山水果專業合作社的蘆柑園也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采摘客人。游客們穿梭在黃燦燦的果園里,感受四十年蘆柑的經典味。
“我們從南安官橋過來,這里山好、水好、空氣好,蘆柑汁水也很足,很好吃。過一會我們還要去大風車露營基地。”游客蔡女士說。
外山鄉草洋村一角 外山鄉供圖
在草洋村的明星采摘園里,一個個成熟的蘆柑長勢誘人。“現在旅游大巴車還能直接開到果園,許多游客直接到果園體驗采摘樂趣,我們的收入也隨之增加了不少。”明星采摘園負責人林明星告訴記者。
一路路山水如畫,一陣陣歡聲笑語,以特色水果采摘游為主的文旅體驗旅游項目吸引了莆田、南安、洛江等周圍的游客紛至沓來。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五一、中秋、國慶等重要節日期間,外山鄉已吸引2萬多名游客慕名而來,帶動村財和村民增收10萬多元。
據了解,今年來,外山鄉深挖綠色農業資源,發展優質特色農業,推廣“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規模化、標準化種植冬瓜、蘆柑、蜜雪梨、紅心蜜柚等甜味水果。培育壯大老林家蘆柑、明星百果園、綠翔合作社等線上線下品牌,著力打造“四季采摘、四季有景”的現代農業特色經濟。同時,統籌全鄉文旅資源,科學設置旅游線路,健全旅游要素體系,進一步拉長消費鏈。
“在綠水青山間,我們將立足‘不甘人后,小鄉鎮也有大作為’的理念,時不我待,以干事創業勇爭先的奮進姿態,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強康養產業服務保障,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全力以赴奔跑。”潘茂林表示。(蘇福彬 顏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