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泉州市永春縣針對群眾反映較多的醫療發展不均衡的問題,突出問題導向,積極制定實施方案,多方籌集資金,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今年83歲的東平鎮太山村村民李麗華患有骨質疏松癥,經常關節疼痛、無法行走,針灸是她緩解癥狀的好幫手,但是以前只能坐公交車到永春縣中醫院,或者走路到東平衛生院,這對于本就行動不便的李麗華來說是一段不小的距離。
就在不久前,家門口的太山村衛生所新配備了一臺電子針療儀,現在只需要走路2分鐘就可以做上針灸治療。“現在我走兩步就可以針灸,真是太方便了!”李麗華感激地說。
除了電子針療儀,太山村衛生所還添置了制氧機、體外電子除顫儀、尿分析儀、心電圖機、輪椅、牽引床、微波治療儀等一批醫療設備,大大增加了村衛生所的診療服務科目和內容。
在永春,同時進行衛生所服務能力提升的還有一都鎮仙友村衛生所、橫口鄉橫坑村衛生所、下洋鎮溪塔村衛生所等22個鄉鎮的60家村衛生所。
“結合此次開展的主題教育,我們深入一線開展調查研究,精心制定實施方案,定期調度推進工作,在全縣遴選出60家村衛生所進行服務能力差異化提升,有效促進村衛生所醫療設備的提檔升級,讓群眾‘少跑腿’,在家門口能享受特色的醫療服務,共惠及人群約14.6萬人,深受廣大村醫和群眾的好評。”永春縣衛生健康局局長顏群瑛說。
據了解,為讓“部分服務人口多、診療業務量較大的村衛生所缺少必要的儀器設備”問題得以整改,該縣制定《永春縣提升村級衛生所服務能力建設實施方案》,通過該縣慈善總會等公益組織,多方籌集資金,專項用于村級衛生所統一規范外觀標識和設備設施提升建設,目前相關醫療設備已配送到位并正在安裝驗收中。
下階段,永春還將啟動第二批約30家村衛生所服務能力提升建設,進一步擴大服務范圍,推動村衛生所的上下轉診,落實“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基層”的分級診療機制,更好地兜牢農村基層醫療服務“網底”,讓健康福祉惠及千家萬戶。(顏彩虹 陳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