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在永春縣橫口鄉一都溪及支流安全生態水系建設現場,魚鱗狀的堤壩、整飭的溪石護岸、錯落有致的生態樹木、蜿蜒曲折的親水步道,與清澈的潺潺流水相映成趣,一個水利安全與鄉村旅游完美結合的圖景雛形已現。
工人在進行生態水系項目建設掃尾工作
據悉,該項目被列入市縣為民辦實事項目,計劃投資1325.23萬元,涉及一都溪和岐兜溪2段河道,于2019年9月底開工,工程主體計劃于4月底完成,建設安全生態水系8.22公里,其中一都溪段長3.7公里、岐兜溪段長4.52公里。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該項目進度一度滯后。趕進度、補空白成為2月初復工以來的第一要務。為此,永春縣水利局和橫口鄉黨委政府主動上門、靠前服務,為項目組協調購買防控物資,并通過電話、微信等招聘本地工人,幫助解決工人居住、飲食等問題,為項目復工奠定扎實基礎。“嚴格落實安全措施,增加機械設備、工人數量,加班加點,迎頭趕上超序時進度。”項目施工班組長章華建說。首季度該項目已完成投資1205萬元,占批復投資的91.3%,進入工程掃尾階段。
“下階段,項目將主要抓好生態步道掃尾和丹霞水韻節點、生態護岸、生態藍線標識的建設,預計4月底將全面完成項目建設任務。”橫口鄉副鄉長吳文相表示。不久后的橫口鄉,沿溪流前行,將看到自然石灘、河灘、原生植物和閩南唯一丹霞地貌,還可飽覽鯉魚島、福德村民俗文化、玻璃棧道、船山巖、李光地讀書臺等人文歷史景觀,在生態水系建設中見山水見人文。(記者林銘珊 通訊員林培枝 陳森淼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