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泉州市工商局獲悉,2018年上半年,泉州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進市場主體從準入到退出全過程的便利化,市場準入環境持續改善,市場活力得到有效激發。截至今年6月25日,全市期末實有各類市場主體739086戶,同比增長17.76%,總量繼續保持全省首位。
內資企業重新成為增長點
2018年,泉州市市場主體繼續保持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截至今年6月25日,全市實有內資企業(含私營,下同)225291戶,同比增長20.40%;外商投資市場主體6393戶,同比增長0.66%;個體工商戶502427戶,同比增長16.98%;農民專業合作社4975戶,同比增長6.99%。
當前,在泉州市商事制度改革持續推行“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先照后證登記制”、“證照合一登記制”、簡化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手續、放寬經營范圍登記等利好政策刺激下,商事制度便利化程度不斷提高,民眾的投資創業熱情不減。
2018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市場主體99615戶,同比增長38.45%。其中,新增內資企業25471戶,同比增長21.63%;新增外商投資市場主體188戶,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2戶;新增個體工商戶73725戶,同比增長45.93%;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231戶,同比下降22.48%。
從增長的主體類型上看,內資企業重新成為增長點之一,個體工商戶始終是泉州市市場主體最主要的增長點;從新增總數上看,改革四年多來,全市市場主體在基數大幅擴張的基礎上,仍有近40%增長幅度的不俗表現,充分體現了泉州市商事制度改革對經濟發展推動的強勁動力。
內外資產業發展情況迥異
從產業分布看,2018年上半年,泉州市新增內資企業第一、二、三產業的比重為1.51∶23.61∶74.88,與去年同期相比,第一產業下降0.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下降2.7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上升3.39個百分點。個體工商戶方面,上半年,泉州市新增個體工商戶第一、二、三產業的比重為0.67∶5.61∶93.72,與去年同期相比,第一產業下降0.3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下降1.4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上升1.73個百分點。這說明,內資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增長結構呈現新特點:第一、二產業增長放緩,第三產業增速加快。
新增外商投資市場主體第一、二、三產業的比重為2.66∶18.09∶79.25,與去年同期相比,第一產業上升1.0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上升6.1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下降7.16個百分點。新增外商投資市場主體的產業比重呈現出與內資市場主體截然不同的增長特點,即第一、二產業增速加快,尤其是第二產業增速明顯,而相應第三產業增速則下降明顯。
2018年上半年,全市共有8家有限公司改制為股份公司,新設立16家股份公司。目前,全市累計擁有內資股份公司511戶,為資本市場“泉州板塊”充實了后備資源。上半年,全市新增不冠行政區劃名稱企業64戶。目前,全市已有不冠行政區劃名稱企業628戶,同比上升32.49%。
受政策影響注銷數量大增
此外,異常名錄制度的推行及市場主體信息公示體系的逐步建立健全,使得不少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改變以往放任的態度,對于已無實際存續必要的市場主體主動申請辦理注銷手續,再加上企業、個體簡易注銷登記制度的推行以及手續的簡便和程序的優化,進一步刺激了申請人辦理注銷登記的積極性,減少了“僵尸企業”的數量。
2018年上半年,全市注銷各類市場主體48803戶,同比增長85.16%。其中,內資企業3962戶,同比增長55.19%;外商投資市場主體75戶,同比增長102.70%;個體工商戶44698戶,同比增長88.52%;農民專業合作社68戶,同比增長19.30%。
在上述注銷主體中,有1734戶適用簡易注銷程序的企業辦理了簡易注銷登記,占注銷企業數的四成之多;有25223戶個體工商戶辦理了簡易注銷登記,占注銷個體工商戶數量的近六成。(記者 陳云青 通訊員 黃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