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制造業立市不動搖、緊抓服務業興市不動搖”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項戰略部署。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日前,《泉州市2018年“第三產業提升年”活動方案》已正式印發。今年,泉州市將深入開展“第三產業提升年”活動,力爭全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0.4%,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9.3%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0%,努力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提高服務業競爭力、帶動力和影響力,實現服務業對經濟的有力支撐。
根據部署,今年“第三產業提升年”將圍繞“突出創新引領發展,提升新舊動能轉換成效”“突出以人民為中心,增強群眾城市服務獲得感”“突出強本固基,找準第三產業攻堅著力點”“突出策劃謀劃,緊盯重點工程主攻方向”四大重點任務展開。
打造大物流大旅游大金融大健康格局
如何提升新舊動能轉換成效?《方案》明確,促融合促轉型。今年,泉州市將促進生產服務、流通服務向專業化高端化延伸,社會服務、居民服務向精細高品質轉變。繼續推進“生產基地+物流+互聯網”“海絲+古城+旅游”“產業+科技+金融”“醫+養+健+智”等產業延伸融合工作,打造大物流、大旅游、大金融、大健康格局。其中,大旅游主攻古城復興和業態整合。將實施“亮點在古城、厚度在山海、空間在生態連綿帶”的全域旅游布局。結合城市“雙修”試點,完善古城慢行系統、旅游標識系統、游憩服務設施,舉辦古城講解員培訓班,把以古城為主的“古泉州(刺桐)史跡”作為全市旅游的最大品牌來打造。實施“六大旅游產品”培育計劃,進一步優化旅游業態和產品深度挖掘提升,鼓勵和支持文創商品、精品民宿、文化主題酒店、文化體驗空間、非遺展示點等發展。
實施“老字號街區計劃”等三大計劃
第三產業這篇文章既要做大做強,也要做優做活。新鮮出爐的《方案》指向群眾“獲得感”,服務質量力求“高”,服務消費力求“擴”, 服務環境力求“優”。
為此,在服務質量方面,泉州市將深化“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創建工作,探索建立顧客滿意度評價制度,以服務標準化、品牌化促進服務業高質量。其間,將舉辦第四屆“海絲”國際品牌博覽會;實施“老字號街區計劃”,推動“泉州老字號”創新發展;實施“餐飲業提升計劃”,引導形成泉州餐飲連鎖品牌聯盟;實施“家政服務業補短板計劃”,繼續培育扶持一批家政龍頭企業和服務品牌。在服務消費方面,進一步挖掘消費潛力、提升消費能力。抓緊研究出臺相關扶持政策,繼續引導大型購物綜合體繼續向縣區深耕,壯大城鄉消費和農村消費,開展“消費促進月”“美食節”“建材大聯盟”等各類促銷活動。在服務環境方面,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開展創建國家第三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有關工作。
鼓勵服務業企業“入籍泉州”
第三產業攻堅著力點在哪?《方案》提出四大攻堅。
一是服務業“四上企業”新增入庫攻堅。今年,泉州市鼓勵限下商貿企業轉限上商貿企業。重點推動大型批發市場、城市綜合體、電子商務企業、汽車及二手車銷售企業等主體,在達到規模時及時轉為限上企業。
二是銀行機構增存增貸攻堅。泉州市將積極調動各方資源“引資入泉”,鼓勵異地泉商在泉貸款。通過開展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及國企集團常態化的銀企對接活動,共同推動PPP項目及重點項目貸款本地化。
三是服務業企業“入籍泉州”攻堅。鼓勵個體工商戶轉為法人企業。制定出臺促進貨運業(貨運場)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貨運車輛車牌入籍泉州推動力度。鼓勵水運企業新開辟以泉州港為出發港的國際航線。吸引快遞總部企業入駐泉州。
四是相關重點支撐指標提升攻堅。完善穩控商品住房價格中長期規劃,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商品住房預售監管,引導開發企業合理定價,防范房價過快上漲。
全市服務業百大項目力爭投資172億元
《方案》還明確了公共平臺引領工程、集聚發展培育工程、主輔分離推進工程、品牌龍頭示范工程、項目建設帶動工程等重點工程的主攻方向。
其中,今年將重點推動10個以上市級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運營。推動泉州市9家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和7家市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提升服務功能。培育20家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推進3~5家制造業主輔分離試點企業。滾動實施全市服務業百大項目,104個重點項目爭取完成年度計劃投資172億元。(記者 陳林森 通訊員 陳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