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25日(閩南網 姚珊紅 通訊員 林弘梫 郭菲凡 陳嘉緯)7月24日晚,在“中國水密隔艙福船文化之鄉”——泉州市泉港區的錦繡廣場,璀璨絢麗的煙花秀、大型無人機群表演,拉開了紀念鄭和下西洋618周年、泉州市申遺成功兩周年暨“福船故里·海絲揚帆”福船文化節序幕,吸引廣大市民游客的關注。
“泉港向海而生,因港聞名。”泉港區人民政府區長楊鳳翔在致辭中介紹,作為中國海港文化之鄉,泉港在海上絲綢之路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海絲文化、福船文化在這里交融薈萃,土坑港市遺址是泉州保存最完好的港市遺址,填補了泉州“海絲”港市遺址的缺環;獨一無二的“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遺保護名錄和國家級“非遺”名錄,領先西方一千多年,是泉州作為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的突出成就之一,是海洋文化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載體。
啟動儀式上,“福傳泉港”個性化郵票正式發布,該郵票由兩位知名國家郵票設計師設計和繪制,既展示泉港水密隔艙福船獨特的“十二生肖”亮點,又融入福文化和泉港特色人文景觀;《福建鄉土》泉港專刊書籍、《福壽泉港——人文歷史厚重的海港新城》書籍編撰工作啟動,藝文薈萃,全面展示泉港歷史沿革、非遺項目、名勝古跡、民俗風情、傳統曲藝、華僑商幫的前世今生?;顒蝇F場,大型表演《船承千年》,讓觀眾“登上”福船、穿越時空,沉浸式感受泉港傳承千年的福船制造技藝和泉州人在古今海上絲綢之路的奮斗精神。
海洋潮正勁,福船啟新航。近年來,泉港區不斷打響“福船文化”“海洋文化”品牌,2020年底,采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水密隔艙工藝、按1∶1比例復原30米的明代福船成功在峰尾鎮試航;時隔一年半,這艘承載著歷史和傳統技藝的泉港福船,從峰尾“移駕”錦繡湖,成為泉港城市文化又一新標識。2021年,泉港峰尾鎮海絲文化福船館揭牌,再造海絲文化交流新平臺。
同時,該區還不斷放大“福船文化”、海洋資源優勢,做足“海”文章,將文旅發展融入建設“海洋強區”的發展戰略中,全力拓展海洋文化旅游產業鏈;與湄洲島開展共建,將開通峰尾與湄洲島的“福來福往”航線,結合國家級非遺福船水密隔艙技藝等特色,增加海上垂釣等生活場景體驗項目,將路線延伸到崇武古城、石獅港口等地,讓“水上看泉州”更具深度;加快勾勒“環灣面海”城市展示面,相續完成后龍灣海洋生態修復、峰尾濱海慢道健身步道等工程建設,著力打造一條承載世遺城市休閑游的泉州北部濱海景觀廊道,激發“海旅文產”融合發展新動能。
當天,現場還精心組織“夢回宋元 泉港好物展”,集中展銷“泉港老字號”、國潮特色商品、旅游伴手禮、文創產品等,讓與會嘉賓欣賞視聽盛宴之余,一站式品鑒“泉港好物”。
不僅如此,泉港區以此次“福船故里·海絲揚帆”福船文化節為契機,將于7月25日-7月28日,在泉港區錦繡廣場陸續舉辦“聲動泉港”演唱會、“曲韻泉港”戲曲展演、“舞動泉港”舞蹈展演,為社會各界講述世遺泉州的千年海洋商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