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8月25日訊(閩南網姚珊紅 通訊員 郭小青 莊學堯)日前,國家開放大學福建海西石化園區學習中心正式獲批。設在福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的該學習中心啟動首批招生,中心設有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工技術、工業分析技術等與綠色創新導向相符的專業。
這是泉港石化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與中國化工教育協會、福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協議共建,海峽西岸唯一一家產業園區與國家開放大學合作辦學的學習中心。
這意味著在泉港石化工業園區管委會的牽頭協調下,一個以海西石化園區學習中心為學習基地,以福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為研發基地,以泉港石化工業園區為就業基地的共建機制已啟動。這個合作共建機制精準定位石化產業與職業教育的“銜接點”,率先在全省啟動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新路子。
記者現場了解到,來自臺灣的泉州國亨化學有限公司生產協理洪先生,是個化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他通過學習中心這個平臺,成為福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首個在職化學博士生。
該學習中心今后將致力于“五個對接”: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全貫通”“量身式”“精準化”的產業工人培養方式,有效打通學習成果轉換為現實生產力“最后一公里”。
該學習中心的創辦,為園區企業在職員工和青年學生終身學習打造基礎平臺,打通中專到大專、本科,再到碩士、博士的職業教育“全貫通”升學通道。
泉港石化工業園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學習中心整合了教育資源,實現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一體化”設計,探索企業新型“學徒制”,追求“學中干、干中學”,從一開始就給人帶來信心。
這種“嵌入式”人才培養,為職業教育探尋了“新路”。園區積極推進“家門口升學、園區內就業”人才“雙向”培養模式,學習中心的設立,辦起了“園中校”“校中園”,讓員工所學即所愛、所學即所缺、所學即所求,職業教育也可深造培養研究生、博士生。這種在教育體制改革下的大膽實踐,一定程度上緩釋了學生與家長“上高中難”的困惑和焦慮,成為企業職工和在校學生繼續求學的一條成才“坦途”。
近年來,泉港石化工業園區管委會堅持“人才是第一生產力”,深入挖掘泉港石油化工人才深厚底蘊,探索創新“人才共培”模式,先后與清華大學校地合作共建系級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與黎明職業大學校地合作共建“園中校”人才聯合培養培訓基地,與廈門大學校地合作共建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為園區乃至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人力資源和智力支撐。同時,園區管委會還推動佑達環保公司與福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合作建立的佑達實驗室,先后為企業聯合研發攻克2項關鍵技術,并填補國內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