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泉港發展,20年風雨兼程。8日,《我這20年》系列訪談請來了福建煉油化工有限公司團委書記——方銓禹,一起來聽聽他的泉港故事。
我叫方銓禹,是福建煉油化工有限公司的一名員工。2002年,大學一畢業后,我就來到泉港區,來到福建煉油化工有限公司工作,算下來已經19年了,我把人生中最黃金、最寶貴的時期留給了泉港這片土地,仔細一算,我在泉港待的時間和我在老家待的時間一樣長,泉港也算我的半個故鄉。
19年來,我從一名普通的一線操作員做起,做過生產工藝工程師,當過經濟技術管理主管、群團經理,現在是公司團委書記,成長為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在自身不斷成長進步的同時,也親歷了企業從小到大,從大到強的發展歷程。
2007年福煉公司與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沙特阿美公司合資合作,成立了福建聯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公司也從一個400萬噸的煉油廠跨越式發展成為現在大煉油大乙烯大芳烴的煉油化工一體化企業。
十九年來,我也見證了泉港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區委區政府堅持新發展理念,統籌規劃,綜合施策,為地方經濟發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石化園區的建設和管理,想方設法招商引資,為地方經濟騰飛插上了翅膀。
我記得2002年8月,我坐了4個小時的汽車到了涂嶺,剛進入泉港,那高低不平的公路起伏顛簸得厲害,黃土漫天,晃得我暈頭轉向。現在,泉港區的道路變寬了,路上的汽車也多了起來,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年一個臺階,越來越好。
周圍的居住環境越來越好,植物園、錦繡廣場、永嘉天地、樟腳村、筆架山等都成了我們常去的休閑旅游之地。我們廠區周邊也開展了“安征遷”工程,這一切都是為了老百姓的安居樂業。
泉港區吸引我的還有獨特的閩南文化,比如著名的北管、南音,還有土坑、樟腳古民居等。吸引人的還有浮粿、海蠣煎、海鮮鹵面、蘿卜糕等地道美食。泉港區還引進了福州大學石化學院,進一步增強了地方文化底蘊,老百姓的綜合素質和文化素養有了很大的提升。
【編后】在泉港的19年里,方銓禹從一名剛跨出“象牙塔”的大學生,成長為企業的骨干,還成為了泉港女婿,可以說,泉港給予了他力量和幸福,感謝方銓禹的幸福分享。
(泉港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 陳春通 劉燕林 肖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