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厝耙術是泉州南少林寺武功在民間的遺技,至今有200多年歷史。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少林寺武僧洪海因“詔焚”流落施厝,被鄉民收留救治。傷愈后感恩村民,傳授葵山(今外厝村)村民南少林寺秘傳武功耙術。
外厝耙術使用的耙較長,祖傳的“外厝耙”柄長1.2丈,耙丈0.5米,達30斤。傳統動作有108步,現在較常用的為36步,有預備、出箭、刺頭、刺腳、掃腳、反掃腳等。
清末民初,鄉間大興武館,培養出大批外厝耙術高手,傳承至今已有七代。外厝耙術的保護和弘揚,對研究南少林拳術傳播具有重要意義。2012年12月,外厝耙術入選第三批泉港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