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緩展開地圖,向海而生的峰尾鎮位于泉港區東南沿海突出部,大陸海岸線長13千米,可利用淺海灘涂面積600公頃,水域廣闊,漁業資源得天獨厚,海洋經濟成為峰尾鎮的特色優勢和資源稟賦,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潛力。
峰尾鎮黨委書記莊向陽:“過去,受生產力的限制,大多漁民只能傳統式地靠海吃海,以近海捕撈、灘涂養殖為主,長期存在規模小、品種單一、模式粗放的現象,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傳統生產模式不能再沿襲。為此,我們緊扣濱海生態宜居新型城鎮化建設目標,通過轉型升級延伸海洋漁業產業鏈,向臨海要空間、向海上要資源,聚力建設泉港藍色海洋經濟發展的樣板區。”
在晉港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的紫菜加工車間內,機器轟鳴,所有生產線都開足馬力忙生產,以滿足市場需求。
峰尾紫菜栽培歷史悠久,因其口感脆嫩、鮮美,品質優良而廣受消費者青睞,是峰尾鎮的名特產之一,也是當地種植戶增收致富的主要產品之一。
峰尾鎮黨委書記莊向陽:“近年來,紫菜業的發展陷入了一種悖論模式。一方面,紫菜養殖效益不斷提升,養殖戶的數量、紫菜產量也逐年增加,但另一方面,紫菜銷路窄的問題卻逐漸顯現。為此,我們引進專業從事紫菜、海苔、海帶深加工的現代化企業與峰尾的紫菜協會合作,建立農戶+基地+公司的利益共享機制,組團發展,同時擴大投資,引入全市首條紫菜自動加工的生產線,優化提升加工工藝、擴大產品種類,持續延伸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
峰尾鎮紫菜協會會長郭良彬:“以前都是自己種、自己加工、自己銷售,一整天非常累,而且周而復始。另外一個,加工出來的產品品質不好,賣出來的價格也沒辦法跟上市場。導致有菜無市,有市無價的現象,我們通過集中的規范生產,一個是示范、一個是帶動,把紫菜原來是論斤論噸賣,我們論片論張論克賣,希望泉港的紫菜能跟上市場的步伐,甚至比市場還更好賣。”
要辦成事,辦好事,關鍵在人。
為了吸引更多農村優秀人才、團隊入駐,峰尾鎮創新人才激勵保障機制,完善“農村人才+導師幫扶+創新項目”的引才模式,發揮紫菜協會、漁業協會、船員技術服務協會等行業技術協會的作用,為轄區46家紫菜養殖合作社、近百家水產養殖大戶、3000多名海上勞務輸出船員及黨員提供服務。
峰尾鎮黨委書記莊向陽:“我們與廈門海洋三所、福師大海洋學院等科研院所進行產學研對接,全面推進萬畝養殖海域的設施升級改造,還為涉漁工作者提供新型職業漁民行業技術培訓、職業電商創業培訓,努力建設成為區域性重要沿海勞務輸出的人才管培窗口。支持百勝水產、鴻福漁業等本地企業擴產增量,以工業化思維推進‘海上糧倉’的建設,策劃投用海上養殖平臺,推動傳統分散養殖向深遠海、集成化、機械化轉型升級,加快打造‘海上牧場’。”
2016年8月份,峰尾鎮全面啟動誠峰國家一級漁港項目建設。如今的漁港港內水域達47萬平方米,“八”字形避風水域達32萬平方米,綜合抗風等級達11級,為漁船停靠提供有效的避風良港。同時,漁港建設新增配套措施,進一步提升魚貨卸港及銷售功能,95個移動集裝箱式商鋪呈三橫一豎的格局,成為漁貨集中購銷的專業市場。
除卻漁船避風補給和水產品集散,休閑漁業、海洋旅游、集鎮建設和漁民轉產轉業等新業態也在誠峰一級漁港項目的建設規劃中。
峰尾鎮黨委書記莊向陽:“接下來我們將著重以‘空間布局’為突破口,著力打造‘漁港經濟區、古城文創觀光區、環巖山公園文旅產業區’三個經濟發展動力區和‘鎮域南部現代商貿繁榮帶、鎮域中線鄉村振興帶、環峰尾半島濱海旅游休閑景觀帶’三條社會和諧發展的輻射帶,奮力帶領峰尾人民共同建成一座業興、民富、鎮美、人和的濱海生態宜居新城鎮。”(偉平 云祥祖培怡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