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清露冷秋期半,正是紫菜潑苗時。連日來,在泉港區峰尾鎮崢嶸海域,養殖戶們搶抓時節,駕駛小船運送著紫菜苗,在養殖區來來往往進行潑苗作業。
海面上,運載著紫菜苗和潑苗工人的數十條小船,陸續從岸邊駛往兩三公里之外紫菜養殖區。小船慢駛在紫菜架間,將孕育著紫菜苗的水潑灑向養殖區域,往日清靜的海面充滿了“船情畫意”。水線、水花、船上漁人合奏出動感的養殖曲,遠眺享受這片海灣的近海風情。海面上忙碌的潑苗場景,猶如一張動態的畫卷,成為這個時段峰尾特有的精彩瞬間。
峰尾鎮崢嶸村樂宜紫菜養殖專業合作社法人鄭真陽:“本次我們合作社選用的苗種基本是閩峰2號跟申福2號的苗種。今年,我們合作社下苗共有三千多畝。總體養殖有近1220畝,此次的苗種,它的特點主要是生產周期比較短,產量比較高,適合我們本地海域的基本條件,養殖戶也比較喜歡這些苗種。”
這些剛“種下”的紫菜苗根據天氣、水溫等因素,在養殖架上發育生長四五十天后,便能成為餐桌上的美味。
峰尾鎮崢嶸村樂宜紫菜養殖專業合作社法人鄭真陽:“如果天氣好的話,是在40天至45天左右,總體來講,我們合作社按往年平均下來是干紫菜共有收成近一百噸。我們主要是上來之后就馬上清洗馬上加工,基本上是不會超過4小時左右。目前,我們全國各地都有銷往,主要集中在晉江跟廣東。往后的干紫菜是在北方一帶。”
峰尾鎮向海而生,是閩南地區的著名漁鄉,紫菜作為峰尾鎮的一大產業,全鎮海域面積約40平方公里,灘涂面積1725.5公頃,紫菜種植面積3000畝,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峰尾鎮啟動海域灘涂養殖重整,投入改造資金1000多萬元,完成7200畝漁業設施改造提升,并引進良種壇紫菜6000畝,通過合作社、協會等組織帶動濱海漁區群眾聯合開拓市場,實現增產增收和提高抗風險能力。
編后:看著這一幕幕美如畫的潑苗場景,我們知道這潑出去的不只是苗,更是豐收的希望。產業發展有勢頭,百姓致富有奔頭。在廣袤無垠的“海上農場”忙碌的漁民,起早貪黑的為著家里生計,也為著幸福的明天不斷打拼!(記者 劉曉明 黃琦涵劉祖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