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獅古洞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前黃鎮坑內村坑內山(又稱獅子山、仙公山)上,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間,是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景區以石奇、洞幽而著稱;以所謂祈夢問卜奇驗而聞名。民間傳說,仙游九鯉湖的九鯉仙公得道成仙后云游至坑內山,賜緣在這個洞中。摩崖石刻記載,這里“青獅松綠,仙居古洞,磊石奇峰,威靈顯赫”。
因此登山游玩者,祈夢求簽、問卜還愿者絡繹不絕。相傳它與泉州馬甲仙公山、惠安一片瓦、莆田九華山、漳州南靖鵝仙洞、福清石竹山齊名,同屬九真祈夢之仙境洞天。只可惜20世紀中后期山上的石頭被大量開采,如今不復往日的勝景了。
立于山前,可見青獅山一峰突兀,巨石疊峙,形如青獅伏臥,山上有天然巖石倚磊而成洞天,故稱青獅古洞。仰望青獅洞,建筑群依山就勢,臺榭相疊,樓閣榕蔭,猶如瓊閣。
沿石階穿門洞拾級而上,倚立崖邊的是僧舍和供祀歷代僧尼牌位的“答恩堂”,南邊山崖下是新建的“存德堂”。繼續上攀,青獅古洞的小山門屹立崖間,入山門直達洞口石亭。亭與洞渾然一體。洞側有“獅臥青石上,洞內居真人”石刻,道出了洞天福地的淵源。亭邊陡崖如削,洞前敞亭如半懸于空中,崖壁上這棵古榕樹咬定峭巖,繁茂蒼勁,虬髯如青獅的銀須飄逸,枝杈挺拔,遮下半山綠蔭。
進入洞內,只見頂上這塊龐大的巨石覆蓋在右邊相磊的巖上,構成石室,使巖洞酷似獅子張口,仰天吼嘯。神龕鑲嵌入巖,敬奉何氏九仙真人。洞內青燈閃爍,陰風習習,邊上的小床,就是供人祈夢的。
洞底岔道幽暗,俯身沿石級而下。出階門,豁然開朗。這里是供奉觀音菩薩的“德元堂”,洞堂勾連,真是幽明分界。
出殿門往北拐是六角石亭,立于亭中,可以觀賞四周景色。繞洞后山道攀巖而上可以直達山頂。山上石亭臨風,怪石嶙峋,各具姿態,有的搖搖欲墜,有的凌空倒懸。山崖石上有一個“仙腳印”,傳說是八仙之一的李鐵拐與九鯉仙翁在這里論道談經時遺下的,這石上因此留下“仙跡流芳”四字和山巖上十來幀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摩崖石刻。
登上巖頂眺望,北面山勢從天湖巖逶迤而來,東面谷空壑闊,一壩攔水成庫,南面林墟相望,西面翠田接野,石冠聳立,壩頭溪靜靜流淌。遠處工業新城,濱海景致,盡在眼底。“高瞻錦海千重浪,屹立鳳山第一峰”,這副對聯寫的正是這里的景色。
站立山上俯瞰,山勢往東南逶迤而去,酷似一條巨大的蜈蚣爬入林中,而恰好在坑內村邊的田野中有一簇狀如母雞的“雞母石”。民間傳說青獅洞石罅里的蜈蚣聽仙人談經而悟道成精,洞中九仙為防它禍害人間,點化一雞成石鎮住蜈蚣,便構成了“母雞咯咯叫,蜈蚣伏地泣”的景觀。
青獅古洞真稀奇,壩頭溪畔朝天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珍稀 “訪客” 西黃鹡鸰現身 泉州鳥類家族2025-04-11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