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泉州各界人士數千人送“泉州好女兒”最后一程,在他們眼里——
少萍書記這樣美
燭光祈愿 “少萍走好”
昨晚7點,數十位市民自發齊聚在市區寶珊花園湖邊的小廣場,舉行燭光祈愿會,祝愿少萍書記一路走好。祈愿會現場,播放著少萍書記演唱的《藍藍泉州灣》,市民用蠟燭圍成了一個心形,并在中間用蠟燭擺成“少萍走好”字樣,燭光照亮了廣場。市民們一一獻花后圍坐一圈,為少萍書記祈愿。
【友人】 她真的累了 去世時很安詳
作為少萍書記的老朋友、老同事,退休干部謝工農和妻子蘇女士前來送別書記。“她真的是鞠躬盡瘁!”謝工農說,他早在三十幾年前就認識少萍書記了,當時他在鯉中辦事處做武裝干事,而少萍書記在開元辦事處做武裝干事,兩人因此認識。“她當時還是個小姑娘,但是做事很努力,很認真。”謝工農說。
4月25日,謝工農還去醫院看望少萍書記。“她真的累了,但去世時神態很安詳,就像是睡著了。”謝工農說。
無可挑剔好媳婦
常做點心給婆婆吃
兩位滿頭白發阿婆互相攙扶著走進告別儀式現場,她們是少萍書記婆婆生前的好友。
“像少萍書記這樣,連自己的婆婆都無可挑剔的兒媳婦真的很少見。”一位老阿婆說,少萍書記婆婆在世的時候,常在她們面前稱贊自己的兒媳婦,說她雖然工作繁忙,時常加班到凌晨兩三點,但還是會經常抽空親自下廚做她愛吃的點心。
【鄰里】 書記親切叫我“菜婆” 一切就像在昨天
人群中,幾位上了年紀的老阿婆哭得特別傷心,她們是書記家的老鄰居。
“我家在市區東邊巷,書記的婆家在西邊巷,相隔幾十米,很熟悉。”陳秀敏阿姨抹著眼淚,“我之前擺過菜攤、賣過水果,她都會親切叫我‘菜婆’,這些好像就發生在昨天一樣。”
“有時候坐車回家經過,她還會特地搖下車窗和我打聲招呼。”老鄰居陳雪忍說,少萍書記非常低調,一點官架子都沒有,“桂壇巷水泥路硬化,也是在書記的關注下完成的。”
書記常來買文具
還勸我別累壞身體
陳大姐在泉州五中旁開了一家文具店,那兒是少萍書記上下班的必經之路。“少萍書記經常到我店里買一些辦公文具,比如筆、本子。有時看我過了飯點在吃飯,她便關心我,問我怎么這么晚才吃,并囑咐我再忙也要按時吃飯,不要累壞了身體。”
“少萍書記每天早出晚歸,她勸我們不要累壞了身體,怎么就沒想到自己呢?!”陳大姐熱淚盈眶。
【市民】 少萍書記您看 135米長的連環畫畫好了
“少萍書記您看,這連環畫我終于畫好了。”昨日上午,吳樹林帶著一本來不及送給少萍書記的連環畫清樣來到告別儀式現場。
十幾年前,還是晉江市政協委員的吳樹林已經開始線描畫百米長卷的創作。“當時她就鼓勵我要繼續創作,用線描畫宣傳大泉州,弘揚泉州海絲文化。由于工作原因,這項工作一直未完成。2007年,在一次活動中,少萍書記看到我時,還囑咐我抓緊時間創作,她等著看我的連環畫。”
2008年,吳樹林退休之后,全身心投入到創作中。經過五年的努力,一幅長達135米長的大型長卷線描畫終于完成。“要是能早一點完成就好了,少萍書記是泉州歷史文化的守護者,不遺余力地向外推介泉州,這幅畫她應該會很喜歡。”吳樹林深表遺憾。
沒有書記一家人
就沒有我們的今天
“他們夫妻是我們的大恩人,如果當初沒有他們的幫助,我們家不可能有今天。”鄭大姐失聲痛哭。
1993年,鄭大姐的丈夫因病去世,家中負債累累,女兒尚在襁褓之中,自己又沒有工作。走投無路時,少萍書記的丈夫莊建寧伸出援手,將她安排在環衛所的管理處工作。如今她的女兒已經大學畢業,家里的日子越過越好。“逢年過節我都會打電話到他們家道個謝,每次少萍書記接電話時都會鼓勵我要堅強走下去,有時電話里聽到她那么暖心的安慰,我都會流淚。”
【文化界】 她傾盡一生保護傳統文化
一夜難眠,昨日一早,著名編劇、泉州文化界知名人士王仁杰就趕到了宏福園,見少萍書記最后一面。他說,少萍書記對泉州的傳統文化非常熟悉、非常內行,在傳統文化保護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少萍書記是一個非常有責任心的人,作為一方的主官,傾盡一生保護傳統文化、為民辦實事,因此得到了泉州廣大市民的愛戴。
“她對泉州飽含著深深的愛。”王仁杰說,她致力于對傳統文化和傳統藝術的保護,尤其是對泉州一些傳統劇種的保護,可謂功不可沒。
她是泉州文藝界的恩人
剛走出告別廳,泉州歌舞劇團舞蹈編導鮑清華就再也控制不住,獨自站在門口任淚水傾瀉而出。“她非常關心和支持泉州文藝界的工作,可以說是泉州文藝界的恩人。”鮑清華說,在文藝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少萍書記對泉州歌舞劇團的生存和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她鼓勵我們多挖掘民間的歌舞節目,把歌舞劇團做得更好。”
為宗教事業發展出力不少
說起少萍書記,南臺寺主持禪一法師說,一直以來,書記對泉州宗教事業的發展很是關心,并且對泉州民間信仰的恢復、寺院的完善建設等出了不少力。她曾經多次到泉州的寺院調研,慰問大和尚以及寺院人員。
【商界】 泉商的貼心人 商會的好導師
“她對泉州,對我們都很好,真是太可惜了。”泉州市工商聯主席許連捷前天下午趕來靈堂吊唁,昨天他又堅持來送少萍書記。
在大廳的一個角落,泉州臺購珠寶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雪映的淚水像斷了線的珠子。“少萍書記是個綜合素質很高的人,我也是一位事業型女性,如何權衡家庭和事業的關系一直讓我很矛盾,是她的正能量一直激勵著我們……”
“泉州的好女兒、泉商的貼心人、商會的好導師。沉痛悼念敬愛的黃少萍書記!”上海泉州商會發來的這封唁電,是泉州市委辦接到的千百封“心聲”之一。
她身上那股勁給我正能量
泉州功夫動漫公司董事長李竹兵說,有一次他遇見少萍書記,正打算和她打個招呼,她說:“我知道你是誰,你就是泉州第六屆農運會吉祥物的設計者。”那一刻,正值創業的李竹兵很感動。李竹兵說,在很多壓力面前,少萍書記身上都有一股無強大的勁,這股勁也一直鼓勵李竹兵在文化產業中堅持。
她在臺資企業中口碑好
“少萍書記在臺資企業,臺灣的農會、漁會中口碑很好。她病逝的消息傳開后,大家都很傷心。”福建農產品市場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王世哲三天里第三次來到告別廳。他說,2010年,時任泉州市委副書記的她親自帶隊到農業部,為泉州爭取到“臺灣農業科技推廣中心”,這對臺灣優質農產品、發達種植技術來到泉州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本版文字:林福龍 麥彬彬 傅恒 趙鵬云
王宇靜 賴小玲 朱淇齊
側記
“讓我們送您 最后一程”
昨日上午, 數千名來自社會各界的人士從四面八方涌至宏福園,在少萍書記生前最喜愛的《藍藍泉州灣》音樂聲中,送這位最美“泉州女兒”最后一程。
刺桐花謝,陰陽兩隔。世間少了一位以“泉州女兒”自稱的地方主官,也少了一位言傳身教,始終不忘踐行閩南女性傳統美德的好女兒、好媳婦、好母親、好妻子。
生前提倡節約身后踐行諾言
告別大廳莊嚴肅穆。黑色幕墻的上方,寫著“沉痛悼念黃少萍同志”。兩側是白底黑字的挽聯,上書“情牽泉郡心系民生政績蜚聲傾奉獻 親力憂勞鞠躬盡瘁滿城同哭緬芳儀”,表達了人們對于這位勤勉的好書記無盡的愛戴與哀思。
少萍書記生前提倡厲行節約,反對大操大辦。2014年,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市委開展“五個專項行動”,將轉變大操大辦不良社會風氣列入其中之一,并出臺了《泉州市厲行節約文明舉辦婚喪喜慶事宜的暫行規定》,要求全市公職人員文明操辦婚喪喜慶。
按照她“喪事一切從簡”的遺愿,告別大廳內,僅有幾叢白色玫瑰與她同眠。遺像里的她身著淺紅花卉圖案的上衣,笑容溫婉和煦,一如市民在報端熒屏中看到的那樣端麗大方。
關愛每一個人唯獨沒有自己
少萍書記生前最喜歡的兩首泉州“市歌”交替回響在現場。它們中的《藍藍泉州灣》由書記本人在多年前錄制;被譽為“民間市歌”的閩南語歌曲《愛拼才會贏》,則是黃少萍書記在央視《文明之旅》訪談中受現場觀眾之邀演唱的。兩首歌滾動交替在電視屏幕上播放,勾起往事一幕幕。
上午10時,哀樂低回,告別儀式正式開始。在市領導介紹黃少萍書記生平后,家屬代表致答謝詞。當聽到“她關愛他人,唯獨沒有關愛過自己;她善待每一個人,唯獨沒有善待自己”時,全場此起彼伏的啜泣聲,送行的人們用滿襟的淚水,向她致敬。
僑領不遠萬里返鄉 只為當面道一聲“再見”
“聽到她去世的消息,心情很悲痛。”家住西街的市民曾先生早早搭乘公交趕到宏福園。他表示,老泉州人對少萍書記的感情至深,“今天無論如何也要來送別她。”市民陳建國說,他是書記的鄰居,每次偶遇少萍書記,“她都會跟我們打招呼,很平易近人,從不擺架子”。
著名劇作家王仁杰追憶起少萍書記,“從她身上感受到領導干部對泉州文化的責任感。”在王仁杰的回憶里,少萍書記對泉州文化很內行,和她談論相關事宜,一點即通,幾乎不用做過多的介紹和說明,“她盡自己的全力在呵護著泉州文化、弘揚閩南文化。”
黃少萍書記生前用心用情開創僑務工作,大力維護僑益,令海內外華僑華人十分感動。得知少萍書記逝世后,知名僑領陳祖昌從菲律賓趕來,送別她最后一程。“書記帶病工作,把生命奉獻給了家鄉和事業,讓人崇敬愛戴,也深感沉痛。”陳祖昌數度哽咽。和陳祖昌懷著同樣的心情,不遠萬里返鄉送別的華僑華人們表示,在黃少萍書記的精神感召下,廣大海外華僑華人將一如既往支持家鄉和祖籍地建設發展,用行動推動泉州海絲先行區建設。(記者 燦芬 雅瑩 林森 娟娟實習生 曾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