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名片12
掌勺人:賈學倫 河南南陽人 年夜飯:羊肉燴面
河南羊肉燴面
羊肉燴面 和出思鄉情
【美味】一份燴面 河南人心里的鄉味
過了小年,家住泉州市區紅梅小區的賈學倫阿姨,忙著備年貨。昨天一大早,她就忙著揉面、搟面,要蒸饅頭、做燴面,這是她家鄉河南南陽過年的美食。
大年三十、正月初一,一家人圍著火盤烤火,吃燴面、配餃子、啃饅頭,再來點高度白酒,“哇,那相當地美味,一家人熱熱鬧鬧,好開心!”
做燴面,揉面不容易。賈阿姨在面粉中加了鹽、溫水,就開始揉面,只見她雙手在面板上,前前后后奮力地揉著面團。揉完一遍,得半小時左右,才開始揉第二遍,前后總共得揉上3遍。揉好的面團,用蓋子蓋起來,放上五六個小時醒面。然后,她把面團切成半個巴掌大小的一塊塊,再把面搟成面餅,抹上一點油,放在面板上。
賈阿姨想做一鍋羊肉燴面,待羊肉湯燒得沸騰時,她拿起面餅,快速地拉成面,粗粗的面條撒入羊肉湯里,湯水燒了幾滾后,香噴噴的羊肉燴面就端上桌。不僅搟面辛苦,羊肉燴面的功夫,還離不開賈阿姨精心熬制的這鍋湯,羊肉得切成碎片,加入姜片、八角、味精、蒜等熬制,得熬上大半天,羊肉的美味才能熬出來。
除了熱騰騰的羊肉燴面外,賈阿姨還做了棗山饅頭,饅頭上都加了紅棗,然后一個個疊起來,就像一座寶塔。另外,還有油炸豆腐、炸肉、炸魚等滿滿的一桌。晚上開吃了,10歲的小孫子最嘴饞,他著急地舀了燴面的羊肉湯喝。
“羊肉燴面是我的最愛,每次回到河南老家,第一件事我就是去吃一碗燴面。”40歲王峰是賈阿姨的兒子,來泉州22年了,他在鯉城公安分局上班。他說,燴面是河南人最喜歡的家鄉味,很多在外拼搏的人,回到家幾乎都要吃一碗。幾年回一次老家,每次回去,王峰都最先想到羊肉燴面。
【趣味】棉花梗烤火意為“發財” 廟會活動精彩紛呈
過年的趣味是什么?
賈學倫阿姨印象最深的是除夕那天的圍爐。大年三十下午4點多,他們在河南南陽方城,一家人早早就圍在火盤邊烤火。“火是用棉花梗生火,大家爭相圍著烤,說是來年能發財(花柴)。”賈阿姨說,家人們烤火,吃水餃、饅頭、燴面,一般都要八個菜“4涼”、“4熱”。
老家還有個習俗叫“游百病”,就是正月初一這天早上,上街去游走,到朋友家去串門,讓身上的疾病全都游走掉。
而在兒子王峰眼中,大年初一,老家最熱鬧的莫過于廟會了。廟會上,有舞獅子、吹嗩吶,而且都是有很多隊的,看熱鬧的人多了,幾個隊的人就開始比賽。
【品味】泉州元宵最熱鬧 愛看肖家婆表演
如今,賈阿姨依然懷念老家過年的快樂。記憶中,除夕晚上就去拜年,而且,不論走到哪個朋友家,都要帶上一點伴手禮。她說,老家出門拜年,要帶一個小果盒,里面放著用紅紙包起來的糖,小孩子看到糖果特喜歡。
來泉州十多年了,對于泉州的年,賈阿姨最喜歡的當屬元宵節。“每年元宵,我們一家人都會到街上去看花燈。”賈阿姨說,泉州的花燈樣式多、色彩鮮艷,比老家的花燈漂亮。每個花燈上還畫著各種閩南特色圖案,還有一些民間故事傳說,看了對泉州了解不少。
賈阿姨覺得,元宵花燈漂亮,而元宵節的踩街活動,也很吸引人。她不懂閩南話,聽不懂踩街活動唱戲唱了啥,但是,一看到裝扮古怪的肖公子、肖家婆出場,她總是會被逗得笑不合嘴。(海都記者 林繼學 田米 張帆 黃謹 文/圖)
□賈阿姨家的羊肉燴面這么做
主菜備料:
1.面粉、鹽巴、溫水,攪在一塊,然后揉面,至少得揉三次,每次間隔半個小時。揉好的面,得放五六個小時醒面。然后,再切成小塊,待下鍋前,開始拉面。
2.羊肉湯,羊肉切成碎片、加入姜片、八角、味精、蒜等熬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