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和豬肉燉粉條 品出東北醇厚年
35歲的崔曉峰,已經6年沒法回東北過年了。他說,在東北過年時,大家見面問候的第一句就是“吃餃子了嗎?”在東北人看來,從年三十晚上12點開始,到正月十五,每天都得吃餃子,這才有年味。
劉阿姨和親朋開心聚餐
【美味】
吃母親包的餃子
就等于吃到年味
“過年時,無論去哪家,最后端上來的主食都是一大盆餃子。”母親劉忠賢包起餃子十指靈巧,一擠就是一個白生生的小胖豬,皮薄邊窄餡兒大,齊齊整整擺開餃子隊伍。
她買了周日晚上回哈爾濱的票。自從2008年來泉州照顧落戶這里的小兒子崔曉峰,她鮮有時間回家了。走前,她包了許多芹菜豬肉餡的餃子,放進冰箱,為小兒子留著。
崔曉峰說,過年吃的餃子餡主料是豬肉,配料是蘿卜、芹菜,取意“摞福”“勤勞”。酸菜是萬萬不能放進去的,怕未來一年和“窮酸”沾上邊。從三十中午,整個村莊都是深深淺淺、高高低低的剁餃子餡聲,這些“梆梆”聲匯合在一起,如交響樂,在村莊上空回響,香味順著炊煙在上空彌漫。
所有食物做好,從正月初一這天開始,人們不再勞動,只是串親訪友,盡情吃喝打牌嬉鬧,一年的緊張、離鄉背井、痛苦都在這短短十幾天內得到最大緩解。
說話間,劉忠賢端上兩個盤子,一盤盛放著熱騰騰的芹菜豬肉餡餃子,另一盤是豬肉燉粉條。吸收肉汁的粉條柔順地偎在五花肉旁,夾一筷子,亮晶晶的粉條纏繞箸間,傾瀉而下,“吸溜”一口吞下去,來不及細細品嘗柔潤嫩滑滋味,粉條已從舌頭滑進胃里。為了能讓兒子吃上正宗的豬肉燉粉條,她特意從東北帶來土豆粉。
【趣味】
正月十五送燈與滾冰 冰雪世界里的樂子
崔曉峰說,對于小時候的他,一過年,沒作業,不用上學,能“撒丫子玩”,所以他的年總是能過得濃墨重彩。按習俗,每年正月十五送燈,每家每戶的小孩子都會提前開始做冰燈。他找來花盆,堵住底部窟窿,灌滿水,在屋外放一夜。
第二天早上把花盆里的冰塊倒出來,花盆窟窿底部對著的冰塊不夠結實,挖一個洞出來,放進蠟燭。冰塊四周穿上繩子,一個冰燈就做成了。正月十五下午,大家吃完餃子。小孩子有的提燈籠,有的提冰燈,走到村莊拐彎處,把冰燈放在那里,祈求未來一年平平安安。
崔曉峰給我們解惑,“其實,最好玩的是滾冰”。
送燈結束后,大人小孩會在村莊選一個有坡度的地方,裹緊衣服,躺在坡頂“刺溜”滾下來。這叫“滾冰”,諧音是“滾病”,有去病的意思。東北的冬天,厚厚的積雪是天然地毯。他和玩伴們會不厭其煩地從坡頂滾到坡底,再從坡底爬到坡頂,來回滾很多遍。
滾動時,身體代替雙腳奔跑,耳邊呼呼生風。因為人多,即使大家在坡頂刻意保持距離,滾到一半時,仍會撞到一起。這時,大家爬起來發現對方眼睛全是笑意,反而笑得更歡暢。
這些都是劉阿姨的家鄉菜
【品味】
習慣了潤餅和炒米粉 也挺好
“哎,其實現在過年最想的是雪和人。”因為工作原因,過年需要值班,他已經6年沒法回東北過年了。他說第一年給家里打電話,只說了聲新年好,就不敢再出聲了,他怕下一句會哭出來。“不過,現在習慣潤餅菜,習慣了炒米粉,也挺好。”他笑嘻嘻地往嘴里送進一個大餃子。
劉媽媽的豬肉燉粉條這么做:
備料:五花肉、粉條、蔥段、大蒜、姜片、大料、香葉、老抽、鹽、油、生抽、冰糖、料酒
秘訣:五花肉要放到沸水中焯去血水,將油燒熱后爆香大蔥段、蒜、姜片,然后放入五花肉煸炒片刻,隨后調入生抽、老抽、冰糖、八角、香葉和適量熱水,水沒過肉為宜;大火燒沸,撇去浮沫后轉小火,燉15分鐘;再放入粉條,放入鹽,然后再燉制25分鐘即可,中間水不夠的話,記得加開水。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