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絲為泉州寫了一個美麗童話
人物:戴國興
身份:菲華商聯總會董事兼組織主任、菲華各界聯合會副主席、泉州現代中學董事長
海絲寄語:
希望美麗的家鄉,通過21世紀海絲先行區建設,打造成國際型大都市,真正重振海絲雄風。
閩南網12月1日訊 戴國興此行回來,除了參加海絲國際藝術節活動,作為泉州師院副董事長的他,還特地應邀參加泉州師院第三屆董事會成立大會。
“黃少萍書記提出要復辦泉州大學,實在太振奮人心了。”戴國興興奮地說,“21世紀海絲先行區,文化和教育產業十分重要。立大學而育材,是為泉州加分的事。”他期待,泉州大學不只是復名,而要辦成國際性大學,可以與世界各地的文化機構,舉辦各種活動。這些,不正是21世紀海絲先行區倡導的和諧交流嗎?
興學辦教回饋鄉梓
“立大學而育材,是為泉州加分的事。”
從教師,到企業家,再到興辦教育者,戴國興解讀著每個角色的成功之處。他出生于南安市碼頭鎮。父親戴天憫,是泉州市南安的知名華僑,上世紀50年代赴菲律賓。1974年,因成績優秀,戴國興被泉州七中留校任教。1978年改革開放前,他隨兄長赴菲律賓“闖南洋”,“我喜歡憧憬美好的東西,這樣才能激勵你往前進。”
事業上成功后,戴國興經常思考為魂牽夢繞的故鄉做點什么。這位30多年前就赴菲律賓打拼的泉商,一直心念家鄉教育。辦教育成了他第一選擇。此后,他創辦了“泉州現代中學”,也先后捐資給老家南安市第二實驗小學、泉州師院、華僑大學,屢獲得省、市政府表彰。
這一次,回鄉參與海絲國際藝術節活動,聽聞“復辦泉州大學”一事被提及,他興奮得不得了。在他看來,建設一所泉州自己的大學,培養現代人才,也是泉州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的一大要事。
“21世紀海絲先行區,文化和教育產業十分重要。”采訪中,戴國興反復強調他的觀點,如今,泉州經濟等各方面硬件都成熟了,是應該辦一所自己的大學。“立大學而育材,是為泉州加分的事。”他的期待中,泉州大學不只是復名,而要辦成國際性大學,可以與世界各地的文化機構,舉辦各種活動。這些,不正是21世紀海絲先行區倡導的和諧交流嗎?
新海絲夢輸出文化“故事需要包裝,才能留住資源。”
“與潮流同步,和國際接軌。”他說,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國即將迎來的大時代。泉州要想的便是如何搭乘便車。首先,起點要高。在他看來,以前可以賣產品,現在先進國家賣的都是文化、藝術。一定要變,要升級,要把泉州真正建成國際大都市,帶動很多現代產業。
戴國興說,這樣的建設不應是小打小鬧。老祖宗留下很多東西,如何更好地組合,也是一大要事。政府把環境搭好,自然會有人來投資。之前,他也曾帶過國外的團隊來泉州考察,但很遺憾,都失敗而歸。特別有印象的一次是,他帶外國團隊去晉江草庵、圣墓玩,但因為缺乏整合和包裝,許多外賓往往只是站了5分鐘就走了,沒辦法有收獲。
“當年的萬商來泉州,形成泉州多元文化,這些故事需要包裝,才能留住資源。”喜歡造夢的他,此次參加藝術節特別有感觸。此行回去后,他想要組織幾個人寫一篇《印象泉州》的文章,把對泉州美好的期待和憧憬寫出來,供政府參考。他說,這并不是簡單的憧憬,希望通過各界的朋友來合力,做一些具象的規劃,為泉州寫一個美麗童話。比如,古時的泉州很包容,這樣的包容,是不是可以體現在現代,教育產業大開放,允許外國人來獨資辦學,這才是名副其實的世界文化都市。
“一帶一路真是很好的時機。”他期待,接下來,就是看政府如何通過“海絲”建設,將泉州建成一個美麗的家園。可以有效地發動民間的力量,來共同為海絲先行區做些事情。“對家鄉有利的,只要不虧錢,能保持平衡,很多人都愿意去做。”戴國興說道,這就是海外僑親們樸素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