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1月30日訊 昨天上午,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商務合作圓桌會在泉州舉行,這是首屆中國(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品牌博覽會的配套活動。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的駐華大使和商務機構代表等,在會上共同發布了《關于建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商務合作機制”倡議書》(下簡稱《倡議書》)。
海絲商務合作圓桌會
《倡議書》提出,成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商務合作理事會”;負責籌備該理事會的秘書處,將在泉州建設籌備辦公室。
《倡議書》提出
常態化海絲合作
海絲沿線國家,如何擁有更加常態化的聯系和溝通,而不僅僅是依靠一兩次活動,是與會人員關心的話題。
《倡議書》中提出,將建立常態經貿合作交流機制,成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常態化多邊商務合作機制,成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商務合作理事會”,為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企業,提供溝通交流平臺,透過年會、研討會、經貿對接會等活動開展經常性交流,拓展合作的內涵與外延,實現利益匯合,互利共贏。
為此,與會人員同意組建相關聯絡機構,成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機制”秘書處,做好“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商務合作理事會”的籌備工作,并在泉州建設籌備辦公室。通過更加常態的交流,努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擴大多元文化交流,也成了《倡議書》的關注點。
《倡議書》涉及斯里蘭卡、尼泊爾、埃塞俄比亞、土耳其、新加坡、坦桑尼亞等12個國家和地區,參與的人員包括斯里蘭卡駐華大使蘭杰特·烏楊高達、坦桑尼亞駐華大使館全權公使喬治·馬農紀、埃塞俄比亞駐廣州總領事館總領事麥拉庫·拉杰斯等官方代表,還包括尼泊爾工商會、土耳其華商會、新加坡五金工會、歐洲華僑華人社團聯合會、匈牙利華人婦女聯合總會、新加坡中國商會等華人組織。
與會嘉賓建議
加強海陸絲綢之路交流
陜西省貿促會會長趙潤民是此次圓桌會的嘉賓。陜西西安是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這幾天,趙潤民既來泉州取經,也帶來了另一個想法:海陸兩條絲綢之路能否交流?
“從西安開始的絲綢之路將歐亞大陸連接起來。”趙潤民說,這與以泉州為起點的海上絲綢之路一起,共同開創了偉大的絲路精神。他建議,西安和泉州兩地商協會組織和貿促機構,應進一步加強溝通與合作,建立定期的交流與合作機制,攜手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
西安舉辦了首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他希望,充分發揮西安和泉州兩個博覽會在多邊經貿交流與合作中的平臺作用,以中亞地區和東南亞、南亞、南太平洋地區為重點,不斷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與合作。
首屆中國(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品牌博覽會
關于建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商務合作機制”
倡議書
首屆中國(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品牌博覽會于2014年11月28日至30日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中國泉州舉行。博覽會響應“一帶一路”共同發展戰略,圍繞“新絲路、新合作、新融合”這個主旨,增進了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了解和友誼,推動了各方在各領域,特別是經貿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我們真誠地期盼攜手“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各商務促進機構譜寫全方位交流合作新篇章。為進一步弘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密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和文化的交流與合作,增進沿線人民的福祉,早期收獲“一帶一路”建設成果,我們共同倡議:
一、建立常態經貿合作交流機制。成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常態化多邊商務合作機制,成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商務合作理事會”,為“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企業提供溝通交流平臺,透過年會、研討會、經貿對接會等活動開展經常性交流,拓展合作的內涵與外延,實現利益匯合,互利共贏。
二、努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發揮沿線國家和地區資源、產業、市場互補優勢,強化貿易、港口、物流、金融投資等領域合作,發揮商務促進機構代言工商的作用,共同提高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構建長期穩定、互利互惠的合作關系。
三、擴大多元文化交流。積極挖掘和培育“海絲”文化內涵,更多地開展文化、教育、科技、旅游等領域的交流活動,加強文化項目合作,互學互鑒,推動文化產業共同發展。
四、組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商務合作機制”聯絡機構。成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機制”秘書處,做好“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商務合作理事會”的籌備工作,并在泉州建設籌備辦公室。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是友好合作、互利共贏的精神薪火相傳。我們熱忱希望更多的“海絲”沿線國家的貿易促進機構積極參與、聯動互動、務實推進,讓建設成果更多地惠及“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民。(海都記者 林淑芳 陳麗娟 海都見習記者 夏鵬程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