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1月6日訊 如果不是偶爾到沿江公園玩一玩,您感受得到泉州兩江的呼吸嗎?如果有朋友來泉州,您會帶他們去泉州的兩江和泉州灣玩嗎?
今年來,重新整合、提升“兩江”,成了泉州市委、市政府的重點工作。大約30公里長的“兩江”流域,有哪些不錯的景觀,還存在哪些問題,該如何升級打造,值得我們關注。
今天起,海都報推出兩項征集活動:明天我們將啟動“水上看兩江”活動,首次以“水中游”的角度來感受兩江,隨后參加座談會;我們還期待大家暢談心目中的兩江藍圖,您可以談到一條步道、一個公園,也可以談談整體規劃。我們將系統整理專家、讀者的建議,轉交給政府職能部門,供他們決策參考。您的建議,有可能就是泉州兩江未來的美景。
【說文解字】
大美兩江
晉者,晉朝也。晉江的由來,有這樣一種說法:“以晉南渡時,衣冠避此者多沿江而居,故名,縣名因之”。
洛陽江,洛陽地也。《惠安縣志》記載,西晉末年,中原戰亂不止。中原士族南遷于此后,因思念家鄉而以“洛陽”命名此地,洛陽江得名也因此理,遂有洛陽橋。
大美者,乃兩江是泉州古老的母親河,是泉州輝煌歷史、多元文化的最佳見證,有古洛陽橋、文山、美山碼頭、接官亭等30多個國家級、省級、市級文保單位,還有河口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更有公式埔漁村、法石歷史文化街區分布其間,歷史、人文、生態資源要素充足。
這兩年,兩江景觀整治也逐步提上議程,已有較明顯進展。但誠如許多規劃專家所言,這樣的珍貴資源,如今仍不免存在硬傷,如夜景效果不佳、基礎設施不足、水面景觀差、河道淤積等。
兩江建設
泉州市政府近年來做了近10個相關規劃,涵蓋晉江和洛陽江干流流經區段及其水域至兩岸各一個街區的范圍。其中,晉江規劃面積約17平方公里;洛陽江規劃面積約37.13平方公里。
目前,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下,此次規劃方案進一步明確定位:擬將兩江打造成為海絲文化和生態旅游的濱水展示帶。
目前規劃方案還要做進一步修改,但一些動作是近期可以預見的:30多個文保單位的歷史珍貴資源必是此次規劃的重點,更好地發掘價值,進一步保護、開發;沿江公園,擬在修復完現有歷史欠賬前提下,移交市級統籌管理,今后如何統一做主題布設,也成為決策者的新近思考。
兩江之上,已建和在建的跨江橋梁有16座。以橋為引,晉江兩岸、環灣四圍、各組團各市鎮之間,逐步實現由相望、相連到相依,串起了兩岸的文化、經貿、生活往來,由城市群進而大都市。
兩江的休閑場所,也在逐步完善,已經基本貫通34.4公里的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