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
構建多層次
社會保障體系
《決定》摘錄:堅持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個人賬戶管理制度,健全多繳多得激勵機制。
完善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提高住房保障能力,重點發展公共租賃住房。
解讀一:提高養老保險保障水平
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全面實施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穩步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保障水平。探索統一城鄉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和城鄉居民交通等事故補償標準。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健康服務業、老年服務產業,建立健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將延遲退休職工納入工傷保險覆蓋范圍。
解讀二:加強救助幫扶困難群體
加強對困難群體救助和幫扶。建立低保標準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自然增長機制,落實與最低工資標準掛鉤的調整機制、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建立健全經濟困難的高齡、獨居、失能等老年人補貼制度。
完善縣級以上無力參保集體企業、高齡未參保職工等特殊群體的社會保障。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完善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推進集中供養,加快把事實上無人撫養等困境兒童分類納入保障體系。健全殘疾人權益保障,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
生態環境
建設生態市
強化環保問責
《決定》摘錄:深入推進生態市建設,打造美麗泉州
2014年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總評年,泉州將以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為龍頭,緊緊圍繞環泉州灣文明城市群創建,推進宣傳東亞文化之都與市民素質提高相結合,組織開展創建文明城市攻堅“半年大會戰”,強化地方和部門責任,針對公共環境、公共秩序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加大整改力度,健全完善創文明城市常態化長效機制,力爭進入全國文明城市行列。
去年9月底,我市率先通過省級生態市考核驗收,進入沖刺國家級生態市創建的新階段。《決定》和《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解讀一:完善生態補償 引入市場化機制
泉州2005年就建立了晉江、洛陽江水資源保護補償制度,專項資金從每年2000萬元提高到現在的2億元,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今年準備將這筆專項資金提到3億元,其中8000萬元并入扶貧開發專項資金中,專項用于上游的扶貧開發。
下一步泉州將把生態補償制度從水流域逐漸擴展到濕地、海洋、水土保持等領域,并引入市場化的生態保護促進機制,開展節能量、排污權、水權交易試點,探索開展二氧化碳總量控制及碳排放權交易。
解讀二:實行干部環保離任審計
中央強調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且應終身追究。
泉州提出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負載表,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體現強化環保問責的決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