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月9日訊 年年開兩會,各類人群都對這場嚴肅的會議抱有不同的期待,那些高深的政治術語,那些繁雜的經濟數字,在大眾市民的期待里,就是細微生活的點點滴滴。【2014年泉州兩會 專題】
愛運動的人想借兩會問問,城市體育設施能不能盡量對市民開放,沒法開放的,能不能惠民些,收費少一些?
被擁堵的交通攪得心煩意亂的市民,想通過#網友捎話去兩會#,建議完善公共交通系統,票價能不能更低些,線路能不能更全面,懲罰措施能不能更有實效地落到各責任人?
關注城市整體素質提升的網友和市民,在本網6種互動方式中留言,希望泉州能以更有內涵的面貌,去展示“東亞文化之都”的魅力,這座古城,還有更多的美,等待被發現。
微人物
退休返聘醫生中小學最好普及南音教育
退休醫生李清輝比較關注養老、教育和交通問題。
“因為我65歲了,也算老年人了。”他說,泉州已經趨向于老年社會,但是現在市民的基礎養老金太少了,每個月才80元,應該提高到200元。而且,退休時拿到手的退休金,也應適當增加,養老院也要多辦幾家。
教育方面,他建議,“現在泉州成為東亞文化之都,南音是非遺項目,也是泉州文化的代表,泉州的中小學最好普及南音教育,避免失傳。”同時,他建議取消名校擇校,“青少年讀書擇校的話,不利于教育公平。”
對泉州的交通,他提倡應該多坐公交出行,少買私家車,今年多買100部公交車,完善公交服務。
愛運動的市民清源山應免費對本地人開放
今年57歲的林先生,因為愛好運動,一直關注清源山對市民免費開放問題。
“我同海都報共同呼吁清源山2014年對市民開放,清源山可以說是泉州人的母親山,為什么我們兒女去母親山還要收費?”他說,雖然現在可以辦年卡,年費不貴,但是應該更進一步才行。
“像桂林或者其他景區,當地人憑身份證是可以免費的,這樣人氣旺了還可以帶動更多旅客上山。民眾呼聲高,希望能盡早落實,最好在今年就實現。”
林先生同時建議多建設一些體育設施,一些已建成的體育設施要盡量對市民開放。“像海峽體育中心和僑鄉體育館,如果不能免費開放一些場館,收費可以少一點。”
安溪人在廈門醫療和教育 應該實行免費
安溪湖頭人李先生目前在廈門工作,但絲毫不影響他關注泉州兩會和海都報報道。
他打進海都熱線通968111為兩會建言,希望政府能夠實現免費醫療和免費教育。“現在雖然有新農合,但有些市民家窮,沒法保證年年交。政府可以利用稅收,將個人繳費部分也墊付了,實行免費醫療,全民受益。”
李先生覺得,目前人才儲備在競爭中很重要,泉州應該普及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免費教育,這樣才能有更多人去研究科學尖端技術,增強城市競爭力。“當前很多大學生有買房買車壓力,實行免費教育,可以減輕他們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