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2月27日訊(閩南網記者 蘇毓茹 尤燕姿吳圳烽 文/圖)文明泉州,網紅城市,泉州這座被時光吻過的世遺之城,璀璨生輝!近日,關于泉州中心市區環衛車在非機動車道上停車作業影響市民出行的問題,引起了廣泛關注。連日來,閩南網記者深入走訪了泉州中心市區的多條主要道路,并與有關部門相關負責人進行交流,探索如何使環衛車停車作業更加便民。
【記者走訪】
環衛車占道作業成“堵點” 市民期盼便民措施
記者走訪了泉州中心市區溫陵路、寶洲街、泉秀街、義全街、迎津街等多個繁忙路段,觀察到環衛車占道作業的現象較為普遍,部分車輛長時間停車影響通行。
“這種現象我遇到過幾次,遇上趕時間的時候就比較著急,不趕時間那就等一等。”市民李女士家住豐澤區泉秀街道,每天她都需要騎電動車到鯉城區上班,通勤時間大約15分鐘,她告訴記者,偶爾早高峰時段會遇到不止一輛環衛車占道作業,需要多次繞行,影響通勤時間。
在溫陵路,騎電動車的丁先生也向記者提出了他的建議。“環衛車作為城市清潔的重要工具,其作業是必要的,但有時長時間停車作業確實會給市民出行帶來不便。”丁先生建議,相關部門可以優化作業路線,或是為環衛車設置臨時停車點。
此前,市民陳先生也曾建議相關部門,給作業的環衛清掃車,設置專用的臨時停車位或停車點;如果路邊沒有空間,則可以征用路邊公共臨時停車位,作為環衛清掃車的臨時停車位或停車點。
2月24日14時39分豐澤區溫陵路與寶洲街交叉路口環島,環衛車停了35分鐘
2月24日15時21分豐澤區寶洲街,環衛車停了5分鐘
2月24日15時30分豐澤區泉秀街,環衛車停了10分鐘
2月24日16時08分鯉城區天后宮門口,環衛車停了5分鐘以上
【政府部門】
探索解決之道 緩解占道作業難題
非機動車道作為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通道,其順暢與否直接關系到市民的出行體驗和效率。針對市民提出的意見,記者采訪了泉州市交警支隊、泉州市城管局、泉州市文旅局、泉州市委文明辦等多部門,他們從不同角度對環衛車停車作業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各自的建議和看法。
泉州市城管局市容科科長蔡志偉認為:設置環衛清掃車專用的臨時停車位,應根據道路的長短和實際情況,合理規劃停車點的數量和位置,具體的施劃方案需要同交警等有關部門協商界定。同時,他提議先在群眾反映較為強烈的、人流量較密集的路段進行試點,如鯉城區西街、中山路以及豐澤區蟳埔村周邊路段等,通過收集試點期間的反饋意見,再逐步推廣至其他區域。此外,他還建議臨時車位施劃后,也可供園林修剪車輛等其他市政車輛使用,以更好地發揮效果。
泉州市交警支隊設施大隊副大隊長劉永祥介紹:關于施劃環衛車停車位的建議,目前泉州中心市區的非機動車道條件并不允許,主要有非機動車道狹窄、機動車位緊張、環衛車作業需求等原因。以最寬的津淮街非機動車道為例,扣除退讓空間和盲道后,人行道僅剩1.5米,即便斜著劃非機動車停車位,整個道路斷面也已飽和。此外,機動車位本就緊張,難以滿足機動車停放需求,而環衛車作業時需不斷移動,設置臨時停車位并不現實。即便部分路段較為空曠,但多為路口或小區出入口,同樣不具備施劃條件。為了實現環衛車停車作業更便民,他建議,環衛車作業時可在車輛上張貼反光條、安裝爆閃燈,以警示其他車輛提前避讓。
泉州市文旅局法規科科長謝金松認為:作為世遺城市和旅游城市,泉州的城市形象至關重要。規范環衛車作業停車點不僅可以提升市容市貌,還有助于提升游客的滿意度和體驗感。因此,他建議環衛車能夠錯峰作業,在主干道避開早晚高峰,選擇平峰時段作業,優化環衛車的作業路線,以減少對市民和游客出行的影響。
泉州市委文明辦創建科科長羅超鵬認為:規范環衛車作業停車點對于城市文明形象的提升有著促進作用。他表示,一直以來,市委文明辦都將電動自行車闖紅燈、機動車違停等交通違法行為納入實地考察點位的常態化測評內容。作為協調推動部門,泉州市委文明辦會根據文明城市的指標體系和測評要求,將群眾反映較多的問題納入測評中,推動相關職能部門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