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5日訊(閩南網記者 尤燕姿)都說痛風不是什么大病,但痛起來是真要命。王大叔(化名)十幾年來深受痛風的折磨,手腳多處關節腫痛,左手中指還長出“石頭”,導致手指關節凸出,靈敏度也大不如從前。王大叔說,自己家住海邊,幾乎每天都有新鮮的海鮮吃,再加上喜歡喝點啤酒,這痛風也就如影隨形了。
王大叔經常是痛了找藥吃,好了就不治,這次手指上長了“石頭”,才下決心到大醫院看看。他找到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骨科教授李毅中,在教授指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規范治療后,痛風發作減少了,手指的痛風石逐漸縮小,手部外觀明顯改善。
李毅中介紹,痛風好發于男性,男女比例為15:1,喝酒、高嘌呤飲食與劇烈運動是誘發急性痛風的主要原因。市民可以通過檢測尿酸來判斷自己離“痛風”有多遠。
痛風癥狀包括劇烈疼痛,局部紅腫熱痛,最常見的部位是足大踇趾、足背、手關節等,痛風反復發作患者還會累及膝關節、髖關節、肘關節與脊柱等,導致關節變形,功能障礙,甚至殘疾。
醫生建議,痛風預防要做到以下幾點:控制體重,特別是晚上不要大吃大喝;規律運動,每周鍛煉3-5天,快走慢跑等,不要做劇烈運動;限制喝酒;合理飲食,限制高嘌呤與高果糖飲食的攝入,可以吃水果、蔬菜、堅果、豆類、低脂奶制品和雜糧;腎功能正常的,每日多喝水。
許多痛風患者經常是急性發作,劇烈疼痛時才就醫,不痛了就不治,反反復復發作,最后導致殘疾。李毅中介紹,即使已經有痛風石或尿酸鹽沉積關節,通過藥物治療,依然可以溶解痛風石與尿酸鹽結晶,保留或恢復關節功能,控制痛風急性發作。對于已經沉積的痛風石,則需手術切除,防止其破壞骨關節和軟組織,減少皮膚壞死,矯正畸形,改善關節功能,減少神經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