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1月22日訊(閩南網記者 蘇毓茹 文/圖)21日下午,記者走進位于泉州開發區的華廈家園小區,只見步道整潔,電動自行車有序停放,綠化、游樂設施、健身器材一應俱全,整體環境優美宜居。
泉州開發區華廈家園小區
然而14年前,這個小區卻面臨物業“不辭而別”的尷尬境地,華廈家園小區黨支部、業委會通過探索“黨支部+業委會+志愿者”自治體系,成功破解了物業退場后的管理難題,不僅實現了財務公開透明,還通過一系列改造和升級,讓老舊小區煥發新生。
物業退場棄管 小區業委會自治管理
泉州開發區華廈家園小區建成于2005年11月,僅有2棟房屋,310戶居民。如今,已經是小區開啟業委會“自治自管”模式的第14個年頭。
當年,小區交房后,原有一家物業公司進駐。由于小區規模小、物業費低,運營幾年后,物業公司提出要將物業費從0.5元/平方米漲到0.8元/平方米,但沒有獲得居民的同意。
2010年11月,華廈家園小區成立了業主委員會。一個月后,原有物業公司沒有任何通知突然撤場了,并留下了2600多元的電費欠款。物業公司“撂挑子”讓小區陷入了混亂,不僅電業部門在催電費,樓道里還堆滿了垃圾。“雖然物業公司撤離了,可業主們還要正常工作和生活,盡快讓小區各項管理工作步入正軌才是第一要務!”帶著這樣的念頭,小區業委會成了“臨時管家”。
“欠下的電費如果不及時繳納小區就會斷電,影響居民生活,業委會還是向私人借款幾千元周轉才交清了電費。”小區黨支部副書記、業委會主任劉建連回憶道,清理完原物業留下的爛攤子后,小區業委會還曾找了另一家物業來管理,可是對方做了一周不到就撤場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小區業委會組織召開業主大會,經過廣泛討論與深思熟慮,最終決定由業主自治管理小區。
黨建引領 紅色物業顯成效
2018年11月,華廈家園小區黨支部正式成立,為小區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立之初黨支部只有3名黨員,現在有了11名黨員,而5名業委會成員中有4名是黨員是名副其實的“紅色業委會”。小區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健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推廣黨員樓長模式,成立民事調解小組,發揮黨員模范作用,志愿為居民服務,為小區管理錦上添花。
小區黨支部與業委會定期聯席會商(受訪者供圖)
樓上漏水,樓下遭殃,雙方多次爭吵,問題卻得不到解決。由于小區建成時間較久,自來水管老化嚴重,漏水問題逐漸凸顯,也由此產生了鄰里糾紛。小區黨支部了解到情況后,聯合小區業委會、志愿者第一時間上門調解,主動出面溝通協商,將一個個矛盾化解在家門口。
為有效促進鄰里和諧,黨支部與業委會對小區管理工作齊抓共管,就居民熱點、難點問題定期聯席會商,成功調解鄰里矛盾糾紛10多起。近三年來,小區實現零警情,鄰里糾紛、物業管理零投訴。
每逢傳統節日,黨支部和業委會還會共同組織鄰里活動,如端午節包粽子、重陽節慰問老年朋友等,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還增進了鄰里之間的感情紐帶。“小區有志愿者26人,經常組織參加一些志愿活動,如不定期地清洗小區樓道樓梯,清理一些衛生死角。”劉建連告訴記者。眾人的付出得到了認可,在小區榮譽墻上,“全市衛生考評第一名”“創建全國衛生城市先進小區”“創建全國衛生城市先進物業集體”等招牌十分醒目。
財務公開透明 全面提升居住環境
信息不公開、運作不規范,是引發業委會、業主矛盾的關鍵癥結。為了贏得居民的信任和支持,小區業委會堅持每月公布所有收支賬目在宣傳欄,讓居民了解小區管理的情況,實現了財務賬目的公開透明。同時,黨支部、業委會對開展的小區改造、設備維修、預算費用等,均在業主群征求意見建議,按流程招標施工,這些舉措極大地增強了居民的信任度和參與度,為自治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6年7月1日,在業主們的同意下,物業費從0.5元/平方米漲至0.7元/平方米,至今未再漲過。“小區的環境提升、公共設施維護與改造,都是從這每平方米0.7元的物業費里結余下來的。”劉建連說道,多年來,小區每月的物業費繳交率都達到100%,小區經費緊張時,業主還會積極提前繳交物業費,確保小區正常管理和維護。
秉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為理念,小區黨支部、業委會下足以“繡花”功夫,讓老舊小區一點一滴煥發新活力。
在劉建連的帶領下,記者實地感受著小區的諸多變化。老舊的二次供水系統更換為無負壓自供設備,全面開通天然氣,鋪設了200多米綠化帶,安裝智能充電端口236個,更換700多米不銹鋼護欄,安裝監控系統及高空拋物探頭45個……小區居民生活的安全感、幸福感、便利度全面提升。
小區環境持續提升
“我從2018年就在這個小區居住了,非常明顯地感覺到的整體環境越來越好了,設施也不斷地完善,業主委員會真為我們業主辦了不少實事!”說起小區的今昔變化,小區業主楊女士連連稱贊。
為進一步改善居民居住環境,提升園區形象,泉州開發區將華廈家園納入老舊小區改造范圍,并于今年5月啟動改造,主要實施雨污改造、消防給水工程、新建瀝青路面、建筑墻面涂料粉刷、更換大門、屋面保溫層修繕等,合計總投資300萬元,這一改造工程將進一步提升小區的整體環境和居住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