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5月31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通訊員 柯馨文/圖)穿梭在古城的大街小巷,泉州的社區巴士“小白”是居民、游客出行的首選。比“小白”更有人情味的,是駕駛員。他們身兼多職,跟厝邊頭尾話仙、向游客義務介紹景點,不斷學習提升技能,是古城文化和公交文明的“流動代言人”。
“小白”駕駛員陳曉東是85后,大學本科畢業生,有著全市1200多名駕駛員中的最高學歷,四年多來奮戰在一線,積極發揮黨員優勢,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當做信仰,從安全駕駛到優質服務,從古城義務“導游”到學生出行“護航者”,用實際行動贏得乘客的稱贊。他曾獲得2019年度泉州市崗位學雷鋒標兵、2019年第六屆泉州市道德模范正式候選人、2018年度優秀車長(駕駛員)稱號、2018年度最美公交人等榮譽。
圖為陳曉東
向榜樣學習,遞交入黨申請書
陳曉東是土生土長的泉州人,對老城區有著特殊的情感。從福建省農林大學藝術與設計專業畢業后,陳曉東從事過不少工作。2016年12月,看到“小白”正在招募駕駛員,懷揣著“駕駛夢”的陳曉東報了名,成為第一批預備駕駛員。
這個決定,曾遭到家人反對。大家認為憑借他的學歷,還可以有更多選擇。可陳曉東卻覺得,工作不分貴賤,只要能在工作中找到興趣,實現自我價值就夠了。在質疑聲中,陳曉東完成駕駛培訓上崗了。
“開車上路是2017年1月14日,這天也是‘小白’的生日,我記得非常清楚。”開著“小白”穿梭在街頭巷尾,陳曉東倍感親切,認真做好清潔工作,也積極為乘客們提供幫助。憑借著嫻熟的駕駛技術、熱情的服務態度,他逐漸獲得肯定。"小白”的運行全年無休,節假日還要加密班次。如此一來,陳曉東能陪伴家人的時間不多。隨著時間推移,家人也逐漸理解了他,給予他很大的支持。
在公交大家庭里,他認識了一些資歷豐富的老黨員。這些老黨員是一線公交人,因成績突出備受公司、市民肯定。這些優秀的同事,也成了他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人活著要有目標,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這就是我的入黨動機。”陳曉東說,老黨員們身上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他一直在尋找入黨機會。去年,他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今年成為一名正式黨員。
陳曉東(左二)獲獎
熱情貼心服務,獲得好口碑
和普通公交相比,“小白”沒有辦法安裝空調,冬冷夏熱是常態。陳曉東在駕駛室右上方掛了一部小風扇降溫,把駕駛室的水杯、紙巾、醫藥箱等擺得整整齊齊。
光顧“小白”的群體主要有老人、學生、游客等。作為一名合格的駕駛員,他練就了一身服務技能和駕駛技術。面對特殊群體,他總結了一套駕駛方法,比如遇上老年乘客,他們的腿腳比較慢,停車上下客時要耐心等待,確保坐穩扶好后才緩緩起步;遇到趕著上學的學生,可在不違反公交運營及安全的前提下,盡量確保他們能準時、準點、安全抵達學校;遇到詢問的游客,盡可能幫他們答疑解惑,規劃旅游路線。待在古城的時間久了,陳曉東跟乘客們變得熟稔起來,大家習慣打打招呼,聊聊出門買菜、接送孫子的家長里短,“人情味”十足。
在這輛不大的社區巴士里,他也經歷過“驚險”時刻。一次深夜,有個醉漢上了陳曉東的車,對車上女乘客的言語、動作都有些輕浮。見狀,陳曉東生氣但很冷靜,準備把車直接開到派出所,不想在九一街上遇到鐵騎,將情況反饋給了警方,保證女乘客安全才離開。
陳曉東(右一)向游客介紹古城
學歷史練英語,擔當古城講解員
陳曉東常說,他不僅是司機,還是導游。
他積極利用業余時間,自學泉州古城旅游、文化,向游客傳播介紹泉州的風土人情和古城文化之美。
有一回,車上來了一群臺灣游客,剛來泉州人生地不熟,有些人甚至來不及兌換人民幣,也不懂得如何乘坐交通工具。陳曉東得知情況后,熱情地教他們坐車,帶他們游覽古城的大街小巷,給他們介紹吃、住、行攻略。臺灣游客很是感動,幾次拉著陳曉東合影,最后還掏出了錢要給小費,被陳曉東婉拒了。
去年,為給有需要的外國游客提供服務,泉州公交集團溫陵分公司開展了“白里透紅”特色黨建項目,給駕駛員開展基礎性旅游景點英文介紹培訓。陳曉東就是學員之一。除了參加培訓,他還經常向做外貿的老婆請教、練習,掌握了一些英文禮貌用語、日常情景對話等。
“泉州是一個旅游熱門城市,今后還將承辦更多的國際賽事和活動,國外的游客會越來越多。”陳曉東說,學英語既能服務乘客,對自己也是一個提升的過程,希望能出點力為家鄉“加分”。
他說,心中有信仰,行動就有力量
去年11月,“小白”進駐泉州師院,為師生提供專屬服務。陳曉東從古城調到學校,成為線路長。該線經過餐廳、教室、宿舍,全長兩公里多。每天,陳曉東和同事們開著“小白”在校園接送師生,一趟班次要走上30到35圈,行駛七八十公里。校門口、宿舍樓、圖書館或者理工樓是“小白”的日常候車點,高峰期時段沒有辦法停下來,比如每天7點40分到8點20分、9點50到10點半、11點50分到12點半等學生上下課比較集中的時段,總是特別忙碌。
“同學,你要去哪里。”“不好意思沒座了,請等下一班。”“稍等,我靠邊停車。”“沒關系,下車再刷碼也可以。”坐在駕駛室內,陳曉東和學生們打著招呼。日積月累,大家似乎形成了一種默契,搭車的學生也不用特別招手,他看著學生的眼神,就知道對方要不要坐車。
“理工”“榮茂”“文A”“后工”……學生上車后的這些“暗號”,他也都了若指掌。細心的他,每次起步前都眼觀四路、耳聽八方,擔心有學生追車沒看到,有掐著點去教學樓的,他也會特別記在心里,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盡量不讓學生遲到。
說到陳曉東,學生們紛紛稱贊他“很貼心”“很親切”。同事林毅強說,一起工作三年多,陳曉東以身作則,認真安排工作,很為同事著想,是個好同志。
心中有信仰,行動有力量。“不管在哪個崗位、開哪條線路,都是為人民服務。”陳曉東說,自己作為一名“年輕”黨員,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乘客的每一句“謝謝”都是他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