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者仁心。
生活中,每個人、每個家庭都離不開醫(yī)生。
解除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特殊時期,他們負重前行、馳援抗疫前線,成為最美逆行者。
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傳遞著正能量。
他們的美德,都值得弘揚。
他們就是——泉州好醫(yī)生!
閩南網(wǎng)4月8日(閩南網(wǎng)記者尤燕姿)喜歡把自己的育兒經(jīng)驗分享給帶娃前來看病的寶媽們,53歲陳春南更像一個“老父親”的角色,他一邊施展自己的推拿技藝,一邊進行孜孜不倦的教導,相比給人治病看診,陳春南更希望能夠給大家傳授“治未病”的理念。
千百年來,推拿被稱為“以人療人”的自然療法,可追溯到上古時期,流傳至今并發(fā)揚光大,但陳春南說,若不是對中醫(yī)有著一定情懷的人,是不會將推拿作為賺錢的工具,他為這門可能斷層的技藝感到可惜。
人物名片
陳春南,泉州市中醫(yī)院推拿科負責人,主治醫(yī)師,擅長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肩周炎等慢性病的治療,以及小兒咳嗽、鼻炎、厭食等推拿治療。
從小喜歡歷史古書
于是選擇中醫(yī)之路
父母說,當醫(yī)生治病救人是一件高尚的事,從小又喜歡歷史古書,于是陳春南選擇走中醫(yī)之路,干起了這個需要靠情懷支撐的職業(yè)。
1995年畢業(yè)于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陳春南說,自己很多同學都已經(jīng)不做這行了。“說實話,不賺錢”,他靠著對中醫(yī)的一種情懷,堅守著這份技藝。他反倒更熱衷于做科普、傳授育兒經(jīng)、教手法、傳遞正能量,只要有時間,他愿意多跟病人多交流,這樣一來,只會把病人越看越少。
陳春南認為,病人少不是壞事,雖然沒有創(chuàng)造更多的經(jīng)濟效益,但是創(chuàng)造了更大的社會效益,讓更多病人受益。
自己在教育孩子時,也是很“開放”的,他覺得孩子的天性不能抹殺,在其他家長督促孩子學習時,他卻在慫恿自己的孩子出去玩,因此自己的孩子從小自立,有規(guī)劃、有理想。一家人做的事,都跟歷史有關,自己是中醫(yī),妻子是歷史老師,孩子在讀古建筑規(guī)劃設計專業(yè)。
長年為別人推拿做治療,陳春南會在診室沒人時“飛鶴展翅”,抬頭、展開雙臂、單腳離地……“只要做一分鐘,就能夠消除疲勞”,他說,平時還靠練八段錦、五禽戲來保持自己的體格。如今,他沉迷古書,領悟中醫(yī)的博大精深,還從哲學觀的角度看人生。
趁診室沒病人時,陳春南會“飛鶴展翅” 放松自己
小孩不舒服
母親熬夜等他做推拿
推、拿、提、捏、揉……泉州市中醫(yī)院推拿科,面積不大的診室里,擺放著三張操作床,角落的音響里飄出悠揚的古琴聲,陳春南正在幫一位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推拿。
黃女士抱著僅4個月大的二寶走進診室,“寶寶鼻塞、流鼻涕,整晚上沒睡好,我抱了她一個晚上”,黃女士面容憔悴,她說大寶的體質被她弄壞了,一感冒咳嗽就吃藥,上了幼兒園動不動就生病。生完二寶后,黃女士說自己要徹底改變觀念,不能一著急就給娃吃藥,于是她查找了一些中醫(yī)療法,發(fā)現(xiàn)推拿可以治療小兒的咳嗽、鼻炎等疾病,她堅持不給孩子用藥,寧愿自己一宿沒睡,也要撐到第二天帶寶寶來推拿。
陳春南為4個月大的寶寶推拿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生病后給孩子吃完藥能馬上好的醫(yī)生就是好醫(yī)生,但其實不是,吃完藥可以馬上緩解他的癥狀,但實際上,孩子的發(fā)育還不完全、臟腑嬌嫩、行氣未充,長期吃藥會有一定的后遺癥”,陳春南語重心長,他反對孩子一生病就用藥,也反對那些把孩子當成溫室里的花朵一樣照顧的理念。
孩子渾然天成,本應該接地氣,可如今的孩子卻被父母“包裹”起來,打赤腳怕著涼、尿不濕包得嚴嚴實實,跟以前打赤腳、穿開襠褲、掛肚兜的孩子比起來,體質嬌嫩,更容易生病。
陳春南先按壓寶寶的太陽穴,接著按小手,然后再推推她的小肚子……一系列的推拿手法嫻熟柔順,自成一體,小寶寶舒舒服服地享受著,竟不哭不鬧,還“咯咯”地笑起來。
他的理念與心愿
“治未病”與技藝傳承
陳春南的診室里,五味雜陳,哭聲、笑聲、喊叫聲、教導聲常常不絕于耳。因為他的病人有一部分小孩,有一部分腰椎間盤突出患者,還有一些慢性勞損疾病患者,被一番操作之后,都會暢快淋漓地發(fā)泄出內心的聲音,剛剛被“甩腰”的男子就“啊”地大叫了一聲……
陳春南在為患者做推拿
常常要面對幾個月大的患者,陳春南有用不完的耐心,也從不因孩子的哭鬧著急、生氣,而是幫著家長逗一逗哄一哄孩子,一波操作之前都要先耗費一點哄娃的時間,所以每做一個病人,要花20—30分鐘。
孩子有特定的穴位,與大人不同,從中醫(yī)的角度,孩子采用推拿手法治療疾病的效果,比大人更好。陳春南會一邊推拿一邊跟家長們解釋,“要讓小兒安,留得三分饑與寒”,他回想起自己小時候,打著赤腳在農(nóng)村里飛奔玩耍,鼻涕流到嘴邊也沒有吃過什么藥,小時候受到驚嚇大人就拉拉耳垂,或者在背上“抓龍”,其實,這些來自于民間的做法,在中醫(yī)學上,都具有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而推拿也講究方法方式,不能用蠻力用死力,這樣對病人不僅達不到療效,也會使自己受到損傷。陳春南說,先選擇好站姿,然后運氣,對于不同的穴位,采用不同的頻率和速率,使用正確的手法,與病人合為一體,猶如打通任督二脈,患者會如更換了骨骼零件一般,整個人輕松不少。
從醫(yī)26年,陳春南掌握了推拿的精深手法,如今,他運用中醫(yī)綜合治療手段,除了推拿,還配合針灸、中藥以及指導鍛煉等,給自己的病人制定系統(tǒng)的療法。
例如頸椎病、膝關節(jié)炎、肩周炎等慢性病,小兒鼻炎、厭食等疾病都要有個恢復的過程,急不來。他抓住每次看診的機會,多跟小兒患者的家長聊天,多聊天就能多問出病因,給他們指導合理的飲食生活習慣,將“治未病”理念灌輸給他們。
此外,技藝傳承,是他最大的心愿,他想組建科室團隊,而不是靠一己之力守科室。組建好團隊,除了門診,還能開展義診、做科普工作、傳幫帶,實現(xiàn)中醫(yī)傳承模式,發(fā)揚推拿精深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