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盲盒風靡 小心孩子“掉坑”
心理專家:可能激起攀比和賭博心理,應引導孩子抵制誘惑理性選擇
“藏在盲盒里的會有隱藏款嗎?會是我喜歡的嗎?……”開學后,各式文具盲盒在文具店和電商平臺上熱賣,不少學生一次次購買,只為集齊款式或抽取心儀的“隱藏款”。家長們擔心這種類似博彩的消費方式會對孩子產生上癮、過度消費等不良影響。心理專家表示,購買文具盲盒要有度,應引導孩子抵制誘惑,如果發現孩子沉迷,可通過培養興趣轉移注意力,引導孩子回歸理性。
放學后,不少學生到文具店挑選文具盲盒。
文具盲盒賣得火爆
有人一次買十多個
記者日前在中午放學時間來到市區一所小學,學生們從校內蜂擁而出,不少學生徑直走向校外的文具店。四五家文具店的顯眼位置都擺放著各式包裝精美的盲盒,有禮盒裝,也有盲袋裝,價格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包裝上印著“驚喜到不可思議”“要不要試試”等吸引人的字樣和圖案。
兩名小學生興沖沖地跑過來,在各式盲盒筆的貨架上挑選,各挑選了一個售價4元的盲盒,付錢后,一名小女生迫不及待拆開盒子。“哎,又沒中!”她嘆氣道。原來,她購買的中性筆盲盒推出7支筆系列,同款不同圖案,其中有一支是隱藏款,她連買了幾天,都沒買到隱藏款,有點失望。
“來買文具的中小學生都很喜歡盲盒,沒幾天就脫銷,這些單支筆的盲盒是這兩天剛進的貨。”一家文具店店員說,開學后各種款式的盲盒都賣得很好,前幾天就有一名初一學生一口氣買了十幾個盲盒,里面都是筆。“這么多筆她也用不完,說放在筆筒里好看,想用哪支拿哪支。”
文具店里文具盲盒五花八門
盒內文具多重復
買家吐槽質量差
“運氣之盒”“隱藏神秘款”……記者在各大電商平臺上搜索“文具盲盒”,商品種類五花八門,包裝精致很是吸睛,有幾元錢的“驚喜盲盒”,也有幾十元的盲盒套裝,貴的近百元。商家宣稱,盒內裝的是筆、筆袋、筆記本等各類文具,并以“可能抽中隱藏款、5元錢幣”等為噱頭吸引買家。
但從買家的評價來看,文具盲盒驚喜遲遲未到,質量堪憂。
在一家月銷量數百單的店鋪,商家售賣的盲盒宣稱內裝有減壓筆或卡通中性筆,筆的款式各異,抽中5元錢幣的幾率為2%,不少買家趨之若鶩。但一名買家評論稱,自己一口氣買了20盒,里面的筆竟然一模一樣,而且味道重、做工較差,有幾支還是壞的,“這不是驚喜,而是驚嚇”。
另一家店鋪賣的幸運盲盒,一個售價20元,一買家買了幾十個后吐槽:“裝的東西一模一樣,質量不如預想的,所謂的隱藏款也沒看到,太重復。”
對此,賣家回復稱:“盒子里的文具都是隨機的,拒絕中差評,誰讓我們玩的就是心跳和刺激呢。盲盒非質量問題不予退換,想要抽中自己喜歡的款式需要運氣……”
孩子沉迷抽盲盒
撒謊要錢來購買
市民許女士的兒子上小學五年級,起初在逛商場時發現有盲盒玩偶,出于好奇吵著讓家長買了幾次。但許女士發現,售價幾十元的盲盒,拆出來的東西在她看來價值僅幾元錢。為了抽到喜歡的款式,她兒子繼續一次次購買,之后她還發現,孩子對家中老人說謊要錢,用來買盲盒和游戲卡。
市民倪女士的女兒上小學三年級,放寒假前,女兒第一次從校外小賣部購買了一個5元錢的皮卡丘圖樣盲盒,里面僅裝著一支較為廉價的筆。“買到的不是她喜歡的,她就想再買。”之后,她女兒又討了幾次錢,像博彩似的買了幾次。這學期開學后,她女兒又花29元買了一個盲盒禮包。
“盒里的東西沒多少實用性。”倪女士說,購買文具是為了學習,應該有需要才買,但是商家以這種盲盒模式吸引孩子,制造驚喜感,使文具變相連帶銷售,孩子買回來的多是無用的文具,質量也不比按需購買的文具好,而且孩子新鮮感一過就將它們扔到一邊,這也誘導孩子過度消費。對此,倪女士及時引導女兒理性看待盲盒文具,不要跟風購買。
引導孩子自我對話
培養興趣轉移誘惑
鯉城區實驗小學張老師認為,文具盲盒因能給孩子帶來驚喜感,所以最近暢銷,對自制力較差的孩子充滿了誘惑力。作為家長,應該針對孩子心理進行合理引導,不要助長孩子在這方面過度消費、不理智消費。
張老師建議,如果發現孩子對文具盲盒上癮,應采取有效措施,多引導孩子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轉移注意力,如閱讀、參加公益活動等。作為老師,在班級中如果發現有學生沉迷盲盒,應及時關注該現象,做好干預糾正,積極引導孩子把興趣和注意力轉移,通過多種形式的班級活動和個人心理疏導,讓孩子向上向善,理性看待文具盲盒,拒絕誘惑作出理性選擇。
黎明職業大學心理咨詢中心負責人葉彥琪老師認為,學生在面對學習的枯燥單一時,會有需要釋放能量的地方,文具盲盒正符合學生好奇獵奇、尋求刺激的心理,以此調劑學習帶來的壓力,有一定的趣味性。但這種抽獎、博彩式的購買方式,容易令身心發育尚不成熟的學生們沉迷,有可能激起攀比之心和賭博心理,誘導孩子頻繁購買。
如果發現孩子對文具盲盒成癮沉迷,家長需要對孩子進行合理購買的引導,如可以適時引導孩子思考,讓孩子表達和敘述自己不斷想重復購買的心理歷程,也可以引導孩子自我對話,與受到誘惑的自己對話交流,自我思辨,產生自我抵御的內在力量,進而作出合理選擇。
相關鏈接
有以下特征 可能“行為成癮”
1.明顯過度:相對于生活狀況而言,在購買盲盒這件事上花費過多的時間、精力、金錢。
2.戒斷反應:不買盲盒就非常難受,夜不能寐,甚至煩躁、易怒、緊張,情緒低落。
3.耐受性增加:買盲盒的頻次逐漸增加,從一個星期買一個就能滿足,發展到每天買一個才能踏實,最后到每天買好多個心里才舒服。
4.負性后果:將零花錢全部用于購買盲盒,為買盲盒跟父母說謊要錢,每天只想著買盲盒、拆盲盒而影響到學習狀態,以及做出更嚴重的不良行為等。(早報記者 許奕梅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