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平臺功能 拓寬服務領域
記者從泉州市產權交易中心獲悉,今年1—10月泉州市產權交易中心項目成交853宗,掛牌總價22.57億元,成交總價34.97億元,其中,競價轉讓項目共成交841宗,增值率達55.88%,各項業務穩步推進。
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不少地方的產權交易項目均不同程度受到影響,但市產權交易中心得益于自主開發的泉州市產權交易中心權益云交易系統的運用,不僅做到了在疫情防控期間“服務不減,效率不降”,確保我市各類產權交易業務順利、高效開展,同時,還進一步發揮平臺優勢,深化平臺功能,積極拓寬中心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服務領域。其中,競價轉讓項目掛牌總價22.19億元,成交總價34.59億元,增值總額達12.40億元。
年初,中心承接泉州市二次供水有限責任公司15%股權競價轉讓項目。在項目對接過程中,產權交易中心發揮專業優勢,由業務部門組成專業服務團隊為二次供水公司提供一對一服務,精心策劃交易方案,提煉項目的投資亮點和目標投資方范圍,并采取多種“云端”形式對項目進行全方位推廣宣傳。最終,征集到來自上海、山東等多位意向人,經過207次激烈報價,該標的從225萬元掛牌價到以1552萬元成交,增值1327萬元,增值率高達589.78%,創下市產權交易股權公開競價轉讓增值率新高,為國企改革積極貢獻“產權力量”。
事實上,在市產權交易中心經手的眾多交易項目中,像上述典型案例僅是一個縮影。市產權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運用“互聯網+交易”模式,充分發揮產權交易全流程電子化、信息化優勢,能使產權交易中心在各類交易中有效消除人為干預、人數場地以及地域限制等傳統交易方式的弊端,“有助于全面提高交易效能,最終實現為委托單位大幅增收、創收,同時響應落實市政府賦予的平臺功能作用,服務全市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的大局”。
除了規范運作,提升服務水平,打造區域性產權交易市場外,市產權交易中心還進一步深化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功能,拓寬中心業務服務領域。
今年7月,市產權交易中心與洛江區自然資源局簽署戰略合作,承擔組織今后洛江區國有建設用地的出讓業務。在次月進行的洛江區兩幅地塊出讓中,市產權交易中心借助豐富的投資人信息庫,同時進行廣泛的信息發布推動,深挖市場資源,共征集到省內外共19家企業報名參與,并經過上百輪競價,使得兩幅地塊最終分別以89.15%、60.32%增值率實現大幅增值,圓滿完成委托方交予的任務,繼續為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保駕護航。(記者郭榮鑫 通訊員張巧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