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波及全國的新冠肺炎疫情,正與每一個中國人息息相關。為打贏這次疫情阻擊戰,全國上下攜手并肩。泉州企業一面發揮制造優勢轉產防疫物資,第一時間支援抗疫一線,同時也做好全面細致的防控檢查,本周陸續恢復生產,既為疫情防控提供更好保障,又維護正常經濟社會秩序。
泉州企業轉產防疫物資
紙尿褲工廠轉產口罩
疫情當前,一“罩”難求。獲知全國口罩等抗疫物資緊缺,原來生產貝舒樂紙尿褲的百潤(中國)有限公司挺身而出,改造原有的紙尿褲生產設備,開啟轉產口罩的“跨界應援”。
據悉,百潤公司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第一時間向泉州相關政府部門報告,表達愿意轉產口罩的想法,得到高度贊賞和支持。隨即召開公司管理層會議,決定取消部分紙尿褲原定生產計劃,將公司價值千萬元的紙尿褲生產設備改造成口罩生產設備,工廠副總經理張翠雯帶隊立馬投身研究設備技術改造及新增口罩生產線的方案。
做紙尿褲和做口罩比較起來工藝、材料都有相近之處,但實際上技術和標準有著天壤之別,更重要的是將價值千萬元的嬰兒紙尿褲生產線改造成了口罩生產線,未來對于設備的恢復挑戰巨大,但生產口罩刻不容緩,百潤公司毅然選擇了逆行而上。
經過團隊晝夜奮戰,按照國家衛生檢測標準,嚴把生產工藝、生產環境等各個環節。現在,一條“百潤口罩”生產線已正式投產,日均產能十萬只。
“疫情當前,和時間賽跑,緊急之下用紙尿褲生產設備改造成口罩生產設備。”張翠雯說,在疫情暴發前,公司研發團隊就已經關注口罩衛生用品,計劃投入專業設備生產。“特殊時期,憑借多年從事嬰兒用品研發生產優勢,研發團隊專門為親子家庭研發設計了寶媽寶爸專用口罩。”
泉企24小時極速響應
2月15日,恒安集團新引進的口罩生產線全力開動,正式出產醫用口罩產品。據悉,該批5條生產線滿負荷運轉后,日產口罩約50萬只。
恒安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疫情發生以來,恒安集團總裁許連捷指示公司相關負責人,要不計成本、不求回報,全力支援配合全國防疫工作。集團副總裁許清池于2月初親赴海外,采購了口罩生產設備,并順利開機生產第一批產品。
據悉,恒安集團此前在國內采購的口罩設備有望于近期陸續抵達,屆時口罩產能將進一步增加。預計20日以后,恒安口罩日產能可以突破百萬。
位于泉州石獅的美佳爽(中國)有限公司主要經營紙尿褲、衛生巾、濕紙巾等,公司接到醫療防護用品生產任務后,立即開展原材料購置、生產設備改裝、生產車間消毒等。前期工作正緊鑼密鼓進行中,公司2月12日進行批量化生產,預計每天可生產20萬—30萬只口罩。
加入口罩生產的企業大軍還有九牧王、鴻星爾克等。2月2日九牧王便第一時間派出生產負責人和技術人員到口罩工廠學習工藝,并在第二天早上8點正式開工。24小時極速響應,在清濛、晉江兩個生產制造中心緊急開辟口罩車縫加工線。
鴻星爾克也投入500萬元在泉州制造基地內緊急開辟符合醫用工藝質量標準的口罩生產線,近期將正式投入生產,按照生產設備、人工等資源的配置情況,預計日產防疫口罩可以達到40萬只。
發揮優勢轉產防疫物資
除了生產口罩,一些服飾企業憑借服裝生產的基礎經驗,紛紛在第一時間,改裝生產線,制造防護服。
利郎集團在疫情發生后,成立防護服生產制作小組,快速引進全新專用設備35臺,一天內安裝完畢,當天完成樣衣生產,三天內進入量產出品。
在泉州石獅,卡賓服飾也于1月31日成立防護服專項項目小組,并安排技術人員前往廣州進行專業防護服技術學習。生產車間內部消毒工作同步開展,嚴格按照衛生安全防疫標準執行24小時輪班制,目前已開足馬力生產,近期可完成第一批5000件防護服的生產任務,預計之后每天可生產1500件。
運動鞋生產企業匹克公司的3D打印中心,還為醫護工作者定制生產了一批口罩改良小部件。這個小部件可以根據佩戴情況,調整口罩的松緊,改善了口罩勒耳朵、戴久了勒臉的問題。
在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看來,短期來看疫情對第三產業和消費影響較大,而對第二產業、對投資需求的影響較為滯后。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確保計劃中的投資項目仍能順利開工,對減輕疫情的經濟影響較為重要。(記者 呂振震杜連財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