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海關部門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措施的決策部署,落實一攬子增值稅改革、減免稅政策,取得明顯成效。今年1-7月,泉州海關共為400多家泉州外貿企業減稅降費達9.81億元。減稅降費效應不斷釋放,預計全年可減稅約20億元,為泉州外貿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據介紹,1-7月泉州關區減稅降費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一是落實增值稅改革政策。自4月1日起,海關全面實行新的進口貨物增值稅稅率。在泉州海關申報進口的商品中,原油、煤炭、苯乙烯、甲醇、荒料石、木漿等商品的增值稅由16%降至13%;黃大豆、丙烷、丁烷、棕櫚液油、鹽漬牛皮、農水產品等商品的增值稅由10%降至9%。截至7月底,泉州海關共為413家進口企業辦理增值稅降稅達9.29億元,涵蓋1297個商品編號。其中享受增值稅改革優惠最大的兩家公司是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和福建聯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分別減稅達3.87億元和3.07億元。
二是用好減免稅改革政策。減免稅政策是海關總署按照國務院規定,對特定地區、特定行業、特定企業的進口貨物實施關稅的減征或免征。1-7月,泉州海關共為泉州市國家鼓勵發展的大石化、通信、集成電路等新興行業項目的進口設備以及遠洋漁業自捕水產品減免稅款3558萬元,支持相關企業擴大進口,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三是落實行郵稅稅率調整政策。自2019年4月9日起行郵稅稅率調整至7月31日,泉州海關共為奶粉、箱包、鞋服、化妝品等進境物商品減稅165.87萬元,其中廣大市民通過個人攜帶、郵遞方式采購的進口奶粉、保健品等食品類物品受益最大。另外,泉州海關共簽發各類原產地證書24190份,簽證金額9.52億美元,其中自貿區優惠原產地證書12559份、5.02億美元,為關區2000多家企業爭取進口方關稅減免達3583萬美元,有效提高“泉州制造”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記者劉倩 通訊員王丹妮 柯珊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