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需要加裝電梯的老舊小區基數龐大,可有些小區還存在業主之間矛盾、資金不足、手續不全等問題。針對我市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現狀,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位于泉州市區田安路的明鑫花苑,目前一號樓、二號樓共有4個加裝電梯的工地正在施工。近年來,泉州多個有條件的老舊小區,如豐澤小區、毅達商廈等,部分樓棟陸續開始加裝電梯。
隨著老年化社會來臨,老年人對電梯的需求日益增強,但我市9層樓以下的老舊小區,大多沒有安裝電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鼓勵有條件的老舊小區加裝電梯。
早在2012年,中心市區湖濱花苑就開始加裝第一部電梯,這也成為我市其他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借鑒。近兩年來,泉州掀起加裝電梯的熱潮,據市城鄉規劃部門統計,從2013年起,我市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數量逐年增加,其中豐澤區2017年審批了20多部,而今年前9個月就審批了50多部。今年以來,晉江審批部門共接到20多個電梯的加裝申請。
我市需要加裝電梯的老舊小區基數龐大,可有些小區還存在業主之間矛盾、資金不足、手續不全等問題。針對我市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現狀,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記者 陳明華 文/圖
湖濱花苑加裝的鋼結構電梯
現狀篇
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呼聲高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中心市區老城改造、新城建設步伐加快,當時修建的住宅小區,大多是5層至9層、沒有安裝電梯的小高層。
據市老齡辦統計,截至2017年12月,我市有老年人101.5萬,占總人口的13.64%,其中80周歲及以上老人有14.8萬人,獨居、空巢老人有22.5萬人。老年人腿腳不便,有的有病在身,爬上五六層樓,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困難的事。因此,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呼聲不小。
記者了解到,中心市區老舊小區很多,西湖公園周邊有不少20多年的小區;田安路兩側有豐澤新村、明鑫花苑等;刺桐路周邊有云谷小區、東美花苑等;此外,鯉城老城區內也有不少。
每天的清晨或傍晚,在云谷小區、東美花苑等老舊小區,經常會看到老人帶著孫子、孫女在小區活動。帶著孫兒上下樓很辛苦,成為老人經常說起的口頭禪。家住云谷小區5樓的黃老伯說,孫子2周歲了,但上樓都要抱,“每次我抱他上去,都氣喘吁吁,要是有電梯就好了。”
湖濱花苑加裝的部分電梯外觀與大樓主體顏色一致
進展篇
首開先河 加裝電梯一波三折
隨著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呼聲越來越高,部分小區的業主開始協商,自籌資金、聘請工人施工。其中,西湖公園旁的湖濱花苑成為市區第一個“吃螃蟹”的小區。
據湖濱花苑物業經理王友星介紹,湖濱花苑2000年交房,共有5棟樓,11個梯,算上一樓的車庫,每棟樓有9層高。小區建設之初,并沒有設計電梯。購買高層的業主,每天爬樓梯上上下下,十分辛苦。“一些住在7樓以上的老人,每次回家,中途都要休息兩三次。”
2010年,湖濱小區B棟一梯、二梯,在住戶老蘇等幾位熱心業主的牽頭下,開始籌劃加裝電梯。
“業主之間很團結,一說要加裝電梯,大家都很支持。”老蘇說,經過預算,加裝一部電梯所有費用加起來要50多萬元,他們決定以眾籌方式籌集資金,出錢比例按照樓層從高到低遞減。例如頂樓一戶出9萬元,每低一層少出1.5萬元,一樓二樓的就不用出錢。
B棟一梯、二梯加裝電梯的過程一波三折。老蘇說,當時沒有相關的政策,加裝電梯差點被當為違建,后經過多方協調,最終才順利開工。2013年6月,電梯正式投用。
加裝電梯后,業主出入方便多了。
加裝成功
房子住得舒心還增值
近日,記者來到湖濱花苑B棟,加裝的電梯井建在大樓的樓梯外,是鋼筋混凝土結構,與大樓連為一體。外墻與大樓主體一樣,貼著紅色條磚。湖濱花苑B棟一梯、二梯的兩部電梯投用后,成為我市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借鑒點和樣板。
該小區其他樓棟的業主,看到B棟一梯、二梯用上電梯后,也開始籌劃加裝電梯。2013年12月,E棟加裝的兩部電梯投用;今年9月,D棟二梯加裝的電梯投用。目前,C棟1梯正在辦理手續,等待規劃部門審批。另外還有幾個樓棟,也想加裝電梯,但因為會擋住車庫等原因,暫時沒有進展。
“特別是住在六樓以上的業主,體會最為明顯。”王友星說,以前住在高樓層的業主,都想把房子賣掉,換電梯房。但自從加裝電梯后,他們都住得很舒心,房子也增值了不少。在同一個小區,目前尚未加裝電梯的樓棟,高層的業主自己不愿意住,也租不出去。
豐澤新村目前正在加裝6部電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