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名:閩臺圓元宵圓
上元點燈,吃元宵圓,一直是閩南地區傳承千載的風俗習慣。在西街就有這樣一家老字號——“閩臺圓元宵圓”,祖傳元宵圓技藝,頭上頂著“中華名小吃”“福建名小吃”諸多光環,店老板蔡家慶卻謙虛地說:“這年頭,酒香也怕巷子深?。?rdquo;
吃起來不膩的元宵圓,吸引回頭客。
“從小跟著祖輩,開始學做元宵圓,一直沒有間斷過。”蔡家慶是土生土長的泉州人,家就住在西街。“前幾年舊菜市場改造后,我們才搬到開元寺對面的店鋪來。”他說,做元宵圓從原料的挑選,到工藝的制作,均有一整套講究。“真正過硬的產品,要讓顧客吃起來不膩,才有回頭客。”之前,泉州人春節才會吃元宵圓,現在元宵圓已成常年生活用品,“最高峰還是在春節期間,要二十幾名工人同時開工,才能滿足市場需求。”
作為一名老泉州人,對古城西街的改造,老蔡很有發言權。“其實西街本身道路就不寬,堵就堵在大型車輛上。”他說,一到上下班高峰期,公交車一駛入,兩車交匯時,經常堵得水泄不通。“建議在限制機動車入西街的同時,推進電瓶車接送旅游,隨時隨地可上車,每人每次一元,相當于旅游觀光車,這樣古城永遠不會堵。”
★展望寄語
對于開元寺幾年前沿街修筑的護欄,他建議,要恢復之前面貌,讓出人行道空間,“種植樹木本身沒錯,但占了行人的路,就有點過了。”同時他還認為,東西塔作為泉州標志性建筑之一,一到晚上,天一黑,暗摸摸,什么都看不見,讓外來旅客如何觀賞?“小時候塔上還有一夜景,最近幾年不知什么原因就沒了。”他提出,可以在保護文物的基礎上,讓東西石塔重新亮起來,“古塔點燈,與最初修塔作為海上航標宗旨吻合,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