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2月4日訊 2014年,是泉州“東亞文化之都”年。這一年,我們的“東亞文化之都”走向世界,泉州旅游也伴隨著城市知名度與美譽度的上升,打造“海絲起點·古韻泉州”的旅游品牌,收獲碩果。統計顯示,去年全年,泉州共接待游客4428.26萬人次,同比增長18.74%;旅游總收入528.65億元,同比增長18.28%。
1 亮點 文都年璀璨“文化泉州”
“東亞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動年,特別是長達數月的縣域文化活動周的舉辦,讓深厚的泉州文化集中巡禮。從經典劇目展演,到特色美食展示,再到本土伴手禮展……多達數百場的文化旅游交流活動,不僅讓市民享受到精神上的饕餮大餐,也讓遠道而來的海內外游客對泉州文化有了最感性、最動心的認知。
2 亮點 海絲文化旅游走向世界
本月起,在央視亮相的新版泉州城市形象宣傳片中,“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泉州”的城市名片定格片尾。這既是泉州對“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呼應舉動之一,也是對自身文化旅游資源的再認知。去年,泉州“海上絲路史跡游”入選2014“美麗中國”十佳主題旅游線路候選名單。
3 亮點 泉州味道傾倒全球
時至今日,旅行的意義早已不僅僅在于探訪眼中的風景,還在于品味舌尖上的城市。2014年7月底8月初,央視科教頻道大型美食文化節目《味道》攝制組受邀走進泉州,以長達半個月的時間拍攝面線糊等泉州特色美食,在中秋節當晚面向全國播出,讓全國老饕前來聞香尋味。同樣是8月份揭曉的“2014中國城市榜·全球網民推薦的最中國美食城市”,經過全球網民的投票推薦,泉州成為福建省唯一獲得該稱號的城市。
4 亮點 立體營銷擴散發展客源地
央視畫面上的泉州,動車語音里的泉州,北京西客站戶外LED屏幕中的泉州,首都國際機場航站樓圖片中的泉州……2014年,大手筆的城市營銷,提升了泉州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而乘勢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泉州在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的旅游推介同樣有為。得益于有效的宣傳推介,去年,泉州游客量大幅增長,主要客源地由傳統的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向中西部、東北部地區擴展。此間,泉州還榮膺“2014中國最具價值文化(遺產)目的地城市”,全省唯一。
5 亮點 237塊旅游標志牌完善公共配套
元旦前,237塊旅游景區道路標志牌在全市上崗,為市民游客提供導覽服務。這是旅游部門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的縮影之一。據悉,除了旅游交通標志牌外,各景區道路去年同樣進行了全面整改;旅游集散中心加快推進,其中永春旅游集散中心旅游經營部分已竣工。
6 亮點 APP上線讓智慧旅游走進現實
當旅游進入私人定制時代,智慧旅游也在泉州落地開花。2014年5月,在建成全市旅游數據中心的基礎上,泉州旅游APP正式上線,導游、導航、導覽、導購一站式服務,讓市民游客動動手指,暢游泉州。與此同時,旅游部門積極鼓勵和支持星級酒店、旅行社、景區應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智慧化建設。如今,泉州大部分星級飯店正推進免費WiFi覆蓋。
7 亮點 首開市場化運作旅游節慶先河
去年6月初,全市年度旅游節慶活動——2014泉州市首屆自駕旅游節成功舉辦,匯集旅游資源展示、車展、特色小吃展、伴手禮展等諸多旅游要素,吸引近萬名市民和游客參與。與以往不同,此次旅游節,雖同樣由市旅游局主辦,卻一改政府包辦、政府買單的模式,借助自駕游協會這一民間力量,自主招商、自負盈虧,開創了全市市場化運作旅游節慶活動的先河,辦節經驗被省旅游局作為典型全省推廣。
8 亮點 過夜人氣躍居全省第一
2014年前三季度,全省旅游人氣城市排名中,泉州過夜人氣排名位居榜首。而根據新華社《經濟參考報》與Visa公司發布的《中國跨境消費年度指數報告(2014)》顯示,泉州入境旅游市場吸引力指數全國第二。這些權威的統計排名,充分說明近年來泉州旅游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特別是將商務游客轉化為普通游客獲得極大成功。
9 亮點 A級景區擴容至31家
2014年,同樣也是泉州A級景區建設的收獲年。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泉州市博物館、德化九仙山景區獲批4A級景區,永春雪山、北溪文苑、德化云龍谷、泉港紅星生態園、領SHOW天地、南安葉飛故里、泉州森林公園獲批3A級景區,使得全年A級景區獲批量達到10家,創下泉州歷史紀錄,也推動全市A級景區陣容擴至3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