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江區緊緊圍繞建設一批“村莊秀美、環境優美、生活甜美、社會和美”的宜居、宜業、宜游“美麗鄉村”,把抓好不適應村和經濟欠發達村的整頓轉化工作納入年度為民辦實事項目,加強村級組織建設,積極開展掛鉤幫扶,著力助推整頓轉化。2013年以來,先后確定14個村進行整頓轉化,落實幫扶項目210項、幫扶資金766.5萬元,不適應村整頓轉化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加強組織建設
選好村級領導班子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一個單位或地方如果有優秀的黨組織書記,有強有力的黨組織領導班子,這個單位或地方一定能發展好。反之亦然。軟弱渙散的村黨組織就是“火車頭”出了問題,因此,兩年來,洛江從區、鄉(鎮)機關選派28名優秀黨員駐村任黨支部第一書記、副書記或村主任助理,增強“火車頭”的作用。這些“火車頭”很快發揮了作用,村級班子得到了有效整頓,群眾關注的增收致富、上學、看病、就業、養老、飲水、行路、住房等問題也陸續得到了解決。
洛江區人社局醫保中心主任黃珍珠掛職馬甲鎮義山村副書記,她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與村領導班子共同研究確定17項整頓項目,結合村內實際情況,重點解決村民反映較為強烈的道路改造、村莊亮化、飲用水等民生問題。掛職雖結束近半年,但黃珍珠仍然心系義山村今后的發展,與村兩委保持定期的聯系。她表示“如果以后義山村有需要我做的,在我能力范圍以內的,我很愿意為義山村多做事情。”任職期間,掛職人員走基層、聽民聲,充分掌握義山村情況,竭盡所能為村里發展作貢獻。掛職人員認為,城鎮化是村里經濟發展的一大機會,村干部要摒棄原來“等、靠、要”的思想,集中村民的集體智慧,發展本土特色產業,通過村級的努力和區里的幫助,帶動村民真正走向富裕的道路。
落實幫扶舉措
多方聯動推進轉化
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不適應村和經濟欠發達村要發展,僅憑村級力量畢竟有限,洛江區建立健全區、鎮、村三級聯動和部門幫扶的工作機制,舉全區之力扎實推進不適應村和經濟欠發達村整頓轉化工作,促進全區農村平衡發展。
區四套班子黨員領導帶頭到各個不適應村和經濟欠發達村調查走訪,查找問題,召開現場辦公會,確定發展項目,并撥出財政專項資金予以扶持。2014年下半年,全區7個不適應村和經濟欠發達村共確定幫扶項目90個、籌集幫扶資金418.5萬元。區委組織部牽頭制定了月份督查、季度通報、半年走訪和年度總結等制度,推動幫扶工作順利開展。鄉鎮黨委負起主要領導責任,實行黨政領導掛鉤聯系制度,指定一位領導具體抓,并在調查研究、部署安排、協調力量、檢查指導、落實項目等工作上負起牽頭抓總的職責。
區直掛鉤部門則充分發揮職能優勢,精心指導,積極提供政策、資金、項目、技術、信息等方面的服務,專門指定一名聯絡員具體負責落實幫扶項目、資金及各項幫扶任務。下派駐村任職干部把握好“既要負責,又不代替”的精神,完善和落實整頓工作方案,抓好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班子建設;健全完善各項制度,推進依法治村進程,解決各種熱點難點問題,維護農村安定穩定。
整頓軟弱渙散
致力推動轉化實效
不適應村整頓轉化工作開展以來,廣大群眾飲水難、行路難、灌溉難等一批問題得到了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村容村貌明顯改觀。
義山村重新加固蓄水池,修復了灌溉水渠1.9公里,灌溉面積擴大到220畝,惠及全村110多戶人家;重新修整、硬化部分道路,拓寬改造村組道路1.5公里,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河市鎮白洋村在掛職干部的帶領下盤活了村集體經濟,利用閑置土地,建造1000平方米的廠房并出租,每年村財增收3萬多元;開展堤壩、橋梁整治、清淤和修建加固,改善農田水利條件,建設鎮區至村部飲用水供水網管,保障生活用水;新建白洋小學200米人工草跑道,鋪設地磚,購置籃球架、乒乓球桌等體育器械;村組道路提及改造正在進行中。
在提高干部思想、轉變工作作風方面,該區采取各種措施,有效轉變了軟弱渙散黨支部的面貌。區委組織部干部監督室主任彭元成掛職虹山鄉前坂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他到位后,積極推動工作難度大的弱班子做好村主干團結工作,謀劃物色換屆人選,對個別不適應的成員適當做出調整,同時聘請老年協會會員作為村黨風監督員。如今,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得到進一歩加強,村干部和黨員隊伍的形象有了新變化,農村各項工作有了新起色,群眾全力配合村里開展項目建設工作,形成“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的氛圍。
這一處處變化,是洛江區不適應村和經濟欠發達村整頓轉化出成效的縮影。在整頓工作的各個環節中,洛江立足村情實際,有效整合資源,找準整頓轉化工作的著力處和切入點,不僅村集體的“造血功能”得到加強,“火車頭”的效應也得到持續的發揮。村黨員、干部和群眾聯系更加密切、更加為民務實,工作措施更符合群眾意愿,工作作風和工作實績也得到群眾的認可,不適應村和經濟欠發達村整頓轉化取得了實效。 (葉雅萍 杜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