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泵站承擔著重要的排污功能
閩南網11月6日訊 洛江區陽江泵站“吃不飽”,已經成為市政府、市人大常委會緊盯的環保問題:每日可處理污水5萬噸,實際進水僅在5千噸上下;污水濃度即COD值正常為180~200,實際僅在50上下徘徊。
泵站“吃不飽”,意味著兩個問題:一是管網配套不夠完善,部分污水沒有進入管網,進而對當地水質產生污染;二是污水濃度偏低,大量的設備和資金被用于處理“不夠臟”的水上,嚴重浪費資源。
根據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在去年完成了雨污分流、鋪設主支干管后,洛江區將今年的重點工作,放在整改污水管網上,要求12月31日前完成,讓陽江泵站“吃飽又吃好”。
10萬人所排污水
泵站“吃不飽”
陽江泵站,位于國道324洛陽橋附近,主要用于收集洛江區國道324以北的雙陽、河市和萬安塘西片區,居民和企業的生活、生產帶來的污水,設計污水處理能力每天可達5萬噸。其所服務片區約有10萬人口,目前每天產生的生活污水約8000噸。但據去年數據顯示,該泵站每天進水量2萬噸,COD值卻只有20左右,約為正常值的十分之一。
“這相當于普通的河水,根本不用進行污水處理。”洛江區市政管理中心負責人王國水介紹,這是因為沿線的雨污不分,大量雨水把污水沖淡了。經整治,大體實現了雨污分流,雨水管被轉移,污水管的每天進水量為5000噸上下,約為之前的四分之一,但COD值只有50左右。
收集管大排查
要求年底前完成
王國水介紹,現有的主干、支干管網,是夠用的。進水量和濃度“雙低”的原因主要是兩個:部分排污企業,沒有將污水管接入到市政排污管;部分城中村片區,入戶管的建設還沒完成。
“沒有統一收集的污水,會直接或間接污染到陽江。”一位參加調研的人大代表說。
去年完成雨污分流后,今年的整改重點放在收集管上。根據洛江區政府的統一部署,從10月25日到12月31日,由責任單位牽頭,住建和環保部門配合,對重點排污企業進行督查整改;其間,將選取14個節點,進行三次污水濃度檢測,并召開整改推進會,由效能辦介入進行督查和通報。年底沒有完成任務的,將對責任單位負責人進行效能告誡。(本網記者 徐錫思 謝明飛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