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完成后,馬甲鎮區將有嶄新面貌(效果圖)
海都閩南網訊 泉州洛江區全面啟動新南和馬甲舊鎮區等七個片區城市化改造,幾年后,洛江城市面貌將有大提升,主動融入泉州環灣城市格局,并向“城市花園”邁進。
七個片區城市化改造包括塘西、后埭、陽江、新南、仕林坑、河市舊鎮區、馬甲舊鎮區等,都在980平方公里中心城區范圍內,總拆遷面積近53萬平方米,總投資約為60億元,為近期規模最大的城市化改造。
目前,七片區改造工作都在順利推進。昨天,記者了解到,后埭已啟動動遷,敲下第一錘;馬甲舊鎮區改造已完成簽約超過八成,征遷人員的秘訣是“跟百姓打成一片,傾聽他們的聲音,并把道理跟他們說明白、講透徹”。
居民是這么想的:你讓一步我也讓一步
“新的總比舊的好。”前天上午,見到記者時,杜振基說了這么一句。
杜振基家住洛江馬甲鎮,在舊鎮區西街西側綜合樓有一間店面和套房,也在這次舊鎮區改造范圍里。
他說,店面和套房都是11年前買的,這些年都用于出租。店面在一樓,套房在二樓,說是套房,實際上只是一個70多平方米的“倉庫”,采光不好,又不通風,根本不適合人住。他是打包出租的,對此,租客常有抱怨,覺得租這樣的套房有點吃虧。
這一排共有17間店面和套房,是連成一體的,杜振基想自己翻建都翻不了。舊鎮區改造,為他解決了一個大難題。
他從征遷人員口中得知,目前只有兩層的綜合樓將被改造成6層安置房,一樓為店面,二樓以上為130多平方米的套房。
“好住就好租,這個好。”杜振基說,從效果圖中看到,新套房面積大了,采光和通風也有保障,店面自然就會比現在更好租。11月下旬,他就和另外10多名業主一起與鎮政府簽訂了征遷協議。
不過,在圖紙上,杜振基發現新店面寬度只有3.6米,而原寬度是4.5米,縮水較大。座談會上,他和其他業主當場提出意見。
馬甲鎮副書記吳迎波說,得知業主這個訴求后,鎮里經認真研究,認為“這是百姓合理要求”,并決定將店面寬度增加到4.1米。
“你讓一步,我也讓一步。”杜振基說,由于此前這棟樓和樓前的西街都是斜的,改造后將拉直,這樣,長度就變短了,加上設立消防通道要占用一定土地。
因為接近年末,生意會比較好,杜振基和其他業主還提出,希望能將騰空工作延后至春節后。這比鎮政府規劃的延長了一兩個月。不過,隨后也得到鎮政府的同意。
干部是這么做的:多跑幾趟 百姓也就理解了
黃朝陽,洛江區信訪局副局長,此前做的群眾工作較多,但從未參加過征遷工作,這次他被分在新南片區第6征遷組,有5戶居民。盡管最終提前10天完成房屋測量,但過程遠沒想象的那么順利。
“老顧是個有趣的人,給我印象最深。”黃朝陽說,為說服老顧同意房屋測量,在兩三個月里,他往老顧家前后跑了三五十趟。
他說,老顧今年快60歲了,家里有8口人,有的較支持征遷,認為老房子不但破舊還擁擠,而有的則不接受,希望能多分幾套房子。
“區政府要求,一把尺子量到底,征遷要公平公正。”黃朝陽說,居民不愿接受,有的是對老房子有感情,舍不得拆,有的則是對安置規劃不了解。因此,每次去居民家,他和同事都帶著規劃效果圖,一遍遍地給居民解讀。
黃朝陽說,目前,新南片區有2所幼兒園,村民多反映小孩上學不方便。而規劃中,安置小區將新建一所幼兒園,就在家門口。聽到這一消息,有一個小孫子的老顧開始理解他的工作。
其間,老顧曾兩三次口頭答應同意房屋測量,卻很快又反悔了。黃朝陽知道,老實巴交的老顧怕吃虧,家人意見又不一致,因此,就讓老顧和家人協商后再談這事。
當保安的老顧喜歡喝酒,有時,老顧還會叫黃朝陽一起喝,但他只打個招呼,到晚上又來找老顧泡茶。11月20日是星期天,那天中午,黃朝陽又看到老顧在喝酒,于是約定晚上再來泡茶。回到家剛午休了半個小時,他的手機響了,電話是老顧的一個親戚打來的,說老顧同意測量。
“這一天,我等了快3個月,不容易。”黃朝陽說,接下來,又要開始做簽訂征遷協議工作,肯定還會遇到很多困難,但他相信,只要多跑幾趟,把道理說明白、講透徹,百姓也就理解、認同了。(本網記者 陳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