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青山映藍天,綠意滿城譜新篇。位于泉州中心城區東北部的洛江區,群山延綿、秀水環繞,全區森林覆蓋率達54.48%,是親近自然的絕佳去處。
近年來,洛江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面推進“看護管護、防治救治、綠化美化、惠民富民”四個行動,打造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的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繪就美麗洛江新畫卷。
創新聯動機制
構建山河共治新格局
“山更青,水更綠,環境更優美。”這是市民提及洛江這一年城鄉面貌變化最大的感受。“綠滿洛江”正是洛江探索推進“林長+”聯動機制建設,構建“五長”聯動、部門協作、打防結合、處置高效、山河共治的生態環境保護發展新格局的生動體現。
洛江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生態優先原則,持續放大“五長”協同共治的疊加效應;強化教育宣傳,努力搭建交流學習平臺,整合宣傳資源,共同開展生態保護執法普法宣傳,凝聚社會共識,營造愛水護綠、保護生態的良好氛圍。多部門聯合開展森林防火、林長制、名木古樹、濕地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等宣傳,聯合在河市鎮山邊村開展“植綠靚家”志愿服務活動。拓展協作空間,加強林業執法、水政執法與司法審判、檢察監督的銜接配合,2023年開展聯合管護、聯合巡查、聯合執法2次,推動“五長”協作共治機制走深走實,切實轉化為治理效能。
強化保護治理
鞏固生態優勢新成果
泉州灣河口濕地(洛江段)省級自然保護區內,連綿成片的紅樹林長勢喜人,郁郁蔥蔥的紅樹林在海風中搖曳,構成一幅獨具特色的生態景觀,這得益于洛江保質保量推進互花米草除治攻堅工作。目前互花米草除治攻堅行動第一階段工程經第三方驗收合格,現已進入為期三年的管護期。同時還出臺《洛江區濕地生態修復提升方案》,根據功能性劃分,科學統籌開展生態修復,有效鞏固除治成果,持續恢復生態功能。2023年,全區完成種植紅樹林460畝,鹽沼植物105畝。
洛江多措并舉推進生態長效治理,運用無人機等高效設備進行日常巡護,持續開展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動物保護等工作,全力抓好火災防控,強化執法監督檢查,嚴厲打擊各類破壞生態文明的行為。
下階段:
洛江將圍繞“調整樹種結構、提升森林質量”這個中心任務,結合跡地更新、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低產低效林、退化防護林改造提升,突出營造針闊混交林、培育復層異齡林、培育鄉土珍貴用材,培育穩定、健康、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規劃實施森林生態景觀提升面積798畝。
推進造林綠化
打造美麗宜居新家園
漫步在陽江新城公園,目光所及皆是美景,晨曦棧道、落虹拱橋、臥波石橋三座水上橋梁造型各異,橋下波光粼粼,微風拂過掀起層層漣漪……時下的洛江,道路兩旁綠樹成行,公園綠地星羅棋布,盡享盎然春意,城市文明與生態文明和諧相融的畫卷徐徐展開。
近年來,洛江大力推進“五化”提升工程,通過推進“百姓園林、山水園林、文化園林+門戶廊道”建設,讓城市綠化、道路綠化與沿線生態資源相結合,“推窗見綠、移步見景、抬頭見藍、低頭聞香”已逐漸成為市民的生活常態。2023年度全區新增綠地面積8公頃;實施萬虹路、濱江路等路段綠化提升改造;新建南山社區街頭綠地、安吉路五金機電城前口袋公園等10處街頭綠地、口袋公園;完成鄉村綠化2個村;創建市級綠美家園2個,區級綠美家園5個。
南山社區街頭綠地
安吉路五金機電城前口袋公園
此外,洛江還扎實推進造林綠化,著力提升森林質量、生態穩定性和固碳中和能力,2023年全區完成森林經營面積10997畝。其中完成植樹造林3249畝、森林撫育7063畝(松林撫育間伐)、封山育林685畝。
聚焦生態產業
探索綠色富民新道路
每逢數九寒冬,洛江區馬甲鎮永安村的蝴蝶蘭基地總是十分熱鬧紅火。一株株各式各樣的蝴蝶蘭嬌艷盛開,吸引不少市民前來選購,也帶動永安村村集體增收致富。花卉產業的增產增效得益于洛江持續發揮綠色生態優勢,實現生態與經濟的正向互動。目前,全區栽植各類花卉面積達5280畝、產值9.534億元,銷售額6.89億元,出口額9500萬元。
同時洛江立足資源稟賦,有力推動現代林下經濟發展,全力構建林下經濟“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新格局,重點發展林下中草藥種植、森林旅游與林下產品銷售等項目,助力洛江林業高質量發展。據了解,全區林下利用林地面積3.16萬畝,實現林下經濟產值1.3億元,新建林下養殖基地6個,面積150畝,養蜂500箱。
近年來,洛江不斷探索綠色富民產業模式,通過發展林下經濟、苗木經濟、生態旅游等綠色產業,創新“生態+”“旅游+”“文化+”“健康+”等林業新業態,將生態優勢逐步轉化成發展優勢,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新道路。
如今的洛江滿眼皆綠,漫步在公園綠地,行駛在城市道路,游玩于鄉村田野,沉浸于山川景觀,自然生態的綠意盎然為洛江經濟、人文建設等鋪上了亮眼底色,也使人獲得身心的放松與心靈的滿足。
(賴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