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洛江區把實施“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融入建設更高水平的智造洛江、生態新城的全過程,與實施“1+3+2”專項行動等具體抓手結合起來,確保行動落實有載體、有支撐。即日起,洛江區委宣傳部、洛江區融媒體中心推出【“三爭”專項訪談】專欄,通過各專項行動曬成績、比干勁,持續營造比拼快上、實干爭先的熱烈氛圍。
今年以來,洛江區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的部署要求,堅持下好先手棋,鞏固發展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切實提升群眾的滿意度和安全感。
公共領域聚焦發力
深入推進交通安全治理
來到仰恩大學附屬學校門口,過往車輛正在交警的引導下有序通行?,F場可以看到,校園內設置了專門接送點,有效將車輛人群分流,家長駕駛車輛按照標識行使接送學生并有序離開。學校還通過安排初、高中部錯峰放學,讓學生在規定位置等待接送等措施,實現接送車輛即停即走。
“洛江交警大隊幫我們做了校園的指向牌,設計規劃校園的交通示意圖,家長也能參照示意圖快速接送孩子。此外也對教職工進行交通知識培訓,在節假日也會派人來協助我們,校門口的交通也不再擁堵,學生和家長都非常支持。”仰恩附屬學校常務副校長陳桂姬說道。
據了解,這是洛江區交警大隊探索構建校園交通“內循環”模式的做法之一。“仰恩是封閉式學校,所以接送學生的家長也會更多。沒有實行校園內循環之前,接送時間過長,不僅導致萬虹路堵塞,也給周邊群眾帶來交通安全隱患。”馬甲交警中隊中隊長藍小河表示,在仰恩附小推行校園交通“內循環”模式實現學生在校園內定點上下車、家長接送車輛即接即走、快進快出,家長普遍節省了1-2小時接送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洛江交警大隊在校園內特別安排了巡邏組,當有發生擁堵或緊急情況,巡邏組將快速前往解決問題。藍小河介紹,經過實地考察并得到學校支持,接下來也將在學校內建設臨時停車場,作為接送車輛的臨時停車泊位。上下學高峰期,學校值日教師、保安和交通民警相互配合,快速疏導車輛。
今年來,洛江交警大隊因地制宜,綜合施策,推動交通治理從“末端管理”向“源頭干預”延伸,針對長期以來群眾投訴反映較強烈的校園周邊交通擁堵、交通事故頻發問題,在外國語學校洛江校區、仰恩大學附屬學校、南方科技職業技術學校探索構建校園交通“內循環”模式,上下學高峰期主干道萬虹路交通疏解能力和通行率大幅提升,里應外“和”為解決校園周邊交通擁堵問題交出“新答卷”。
除此之外,洛江交警大隊還持續優化農村地區交通治理工作,積極推行“鄉村代駕服務”,協調代駕平臺在主要景區周邊、農村加派代駕司機,實現偏遠農村地區代駕服務全覆蓋。同時,還開展農村代駕司機招聘、考核和崗前培訓各項籌備工作,協調各涉酒場所向代駕司機提供臨時休息場所及飲用水等服務。農村代駕服務自今年7月開通以來,完成接單量1073單,有效減少酒后駕車風險。在一系列“組合拳”下,各類顯見性交通違法明顯下降,文明出行觀念更加深入人心,全區交通環境更加安全、有序、暢通。
今年來,洛江交警大隊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推進“融警務·匯治理”為抓手,積極推進組織融合、力量融合、平臺融合、機制融合,助推基層治理工作變被動為主動、變事后為事前、變治標為治本,實現“治理源頭、鞏固根基”目標。
涉險公共區域聚焦發力
持續筑牢安全防護防線
在洛陽橋世遺警務聯絡點外,泉州藍天救援隊隊員蔡文安正在穿戴裝備準備與民警開展步巡工作。“我身上穿的浮力救生衣可以承受兩個成年人的重量,拋繩設備在救援的時候可以拉人,能夠有效防止溺水者將救援人員拖入水中。崗前我們有教練員進行專業培訓,平時我們也通過加強訓練來提高技能。”蔡文安說道。作為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橋,素有“海內第一橋”之譽的洛陽橋,現如今已成為網紅景點,吸引眾多海內外游客到此旅游打卡,更多的人氣帶來的是更大的客流壓力,這背后離不開民警輔警的日夜守護。泉州市公安局洛江分局聚焦涉險公共區域安全防護工作,全面加強臨水臨崖等涉險公共區域安全管理,全力排查整治安全隱患,切實筑牢安全防線。
“我們依托對講機集群網向附近治安巡邏隊員、網格員、藍天救援隊、‘漁民’救援隊等群防群治力量發出處置指令,就近調員、快速處置。還配置水上救援機器人,通過遠程操作或落水者自主操作實施救援或自救,提高救援處置能力。”泉州市公安局洛江分局治安大隊一中隊中隊長李貴煌說道。
在警務聯絡點里,李貴煌正在為漁民佩戴防水“漁民GPS”智能裝備。“考慮到漁民在灘涂作業時不方便攜帶手機,我們為漁民免費提供防水‘漁民GPS’智能裝備,可以實時動態定位、及時發出溺水預警信號,通過警務聯絡點后臺實時精準監測,遇到緊急情況也可以直接通話,我們也可以快速實施緊急救援。”李貴煌說道,該模式的運行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洛江區2022年接報溺水警情同比下降20.5%,今年以來,洛江區接報溺水警情同比下降100%。
此外,洛陽橋頭、橋中亭、岙口等部位增設的8個“一鍵式報警”直連派出所、警務聯絡點也已投入使用;在紅樹林濕地區建立的監測系統,通過熱成像感應,遠程對紅樹林等區域影像信息實時動態分析、精確感知,防止非法人員對紅樹林進行破壞;值得一提的是,在前端視頻監控增加的AI算法,對突發情況、異常情況自動觸發示警,對群眾進入到警戒區域立即發出入侵示警,及時廣播提醒,實現多域自動關聯、目標動態掌控、情況精準預警。
據了解,洛江公安分局聚焦全感知防范止發思路,積極探索“1+3+N”新模式,“1”是以公安“厝邊守望”智能天網為基座;“3”是監測感知機制、異常示警機制、聯動處置機制等3項機制;“N”是公安、應急管理、消防、住建、文旅、通信管理等多個職能部門協同協力,提升涉險突發事故應急救援聯動處置能力,全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下一步,洛江區將全面深入推進平安管理工作,以堅持“大抓基層、大抓基礎、大抓治理”導向,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為主支撐,以完善各項工作機制為抓手,全力鞏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郭曉玲)